
n. 馬門溪龍;馬門溪龍屬(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蜥腳類恐龍,因模式種發現于中國四川宜賓馬門溪而得名)
Mamenchisaurus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auropods discovered in China and has been stu***d for over 50 years.
被譽為“亞洲第一龍”的馬門溪龍是我國所特有的一類大型蜥腳類恐龍。
I believe I am distantly related to a dinosaur called 'Mamenchisaurus' which lived in the late Jurassic period.
我相信我遠親恐龍所謂'馬門溪龍,它生活在侏羅紀晚期。
馬門溪龍(學名:Mamenchisaurus)是蜥腳類恐龍的一個屬,生存于侏羅紀晚期(約1.6億至1.45億年前),其化石主要發現于中國四川省宜賓市馬鳴溪地區。屬名源自發現地“馬鳴溪”的漢語拼音音譯,因早期翻譯誤差定名為“馬門溪”。
形态特征
該屬最顯著的特征是超長的頸部,其中模式種建設馬門溪龍(M. constructus)的頸椎數量達19節,頸部長度占體長的近一半,成年個體體長可達22米,體重約15-20噸。其頸椎骨結構顯示椎體内含蜂窩狀氣腔,既能減輕重量又保持強度,這種進化特征與現生鳥類的骨骼結構存在趨同演化現象。
科學價值
1954年由中國古生物學家楊鐘健教授命名的馬門溪龍,是亞洲發現的首個完整蜥腳類恐龍骨架,其發現改寫了當時歐美學者“蜥腳類恐龍僅存于美洲”的認知。2020年《自然》子刊發表的研究指出,馬門溪龍科獨特的頸椎構造為研究蜥腳類恐龍的攝食行為與生态位分化提供了關鍵證據。
參考資料
馬門溪龍(學名:Mamenchisaurus)的單詞構成與含義解析如下:
該詞由拉丁化的中文地名與希臘詞根組合而成:
全名直譯為"馬門溪蜥蜴",因首個化石發現于中國馬門溪地區而得名。
屬于蜥腳類恐龍(Sauropoda),具體分類為:
主要化石發現于中國四川盆地、新疆準噶爾盆地及蒙古地區,屬于陸生植食性恐龍,可能以高大裸子植物為食。
1952年由中國古生物學家楊鐘健命名,是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蜥腳類恐龍之一,其命名體現了中國恐龍研究的重要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