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mæɡnɪtɒn/ 美:/'ˈmæɡnəˌtɑːn/
n. 磁子
When the photon acts as the medium of magnetic field, it is called photonic magneton.
光子作為磁場的介質時,稱為光磁子。
The fields clash and divert the magneton flow temporarily if they cannot merge in an alignment.
如果兩個磁場不能夠合并成一個隊列,磁場會互相沖突并發生磁子流暫時轉移。
The gelation time is determined by a revolving magneton method and the gel strength-through breakthrough vacuum measurements.
成凍時間和凍膠強度分别由轉子旋轉法和突破真空度法測定。
Magneton(磁子) 是物理學中用于描述原子或亞原子粒子(如電子、質子)磁矩的自然單位。它代表了這些粒子因其角動量(自旋或軌道運動)而産生的固有磁性強度。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與類型
Magneton 不是一個單一數值,而是根據所描述的粒子不同,主要有兩種類型:
$$ mu_B = frac{ehbar}{2m_e} $$
其中 (e) 是元電荷,(hbar) 是約化普朗克常數,(m_e) 是電子質量。根據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的最新推薦值,玻爾磁子約為 (9.2740100783(28) times 10^{-24}) 焦耳/特斯拉 (J/T)。
$$ mu_N = frac{ehbar}{2m_p} $$
其中 (m_p) 是質子質量。NIST 推薦值約為 (5.0507837461(15) times 10^{-27}) J/T。
曆史背景
磁子的概念最早由物理學家P. Weiss 在1911年 提出(來源:經典物理學文獻,如 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 by Charles Kittel),作為量化原子磁矩的單位。玻爾磁子則與尼爾斯·玻爾的原子模型密切相關,體現了量子力學在解釋原子磁性方面的基礎作用。
物理意義與應用
重要性
磁子提供了一個普適的、基于基本物理常數的标尺,使得不同粒子、不同材料、不同實驗條件下的磁矩測量和理論計算能夠進行直接比較,極大地促進了凝聚态物理、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化學領域的發展。
關于單詞“magneton”的詳細解釋如下:
Magneton(磁子)是物理學中用于描述原子、分子或亞原子粒子磁矩的基本單位,屬于微觀磁學領域的概念。它反映了粒子在磁場中産生的磁性強度。
玻爾磁子(Bohr magneton)
量子力學中的基本常數,用于電子軌道磁矩的計算,公式為:
$$
mu_B = frac{ehbar}{2m_e}
$$
其中 ( e ) 是電子電荷,( hbar ) 是約化普朗克常數,( m_e ) 是電子質量。
核磁子(Nuclear magneton)
適用于原子核磁矩,數值約為玻爾磁子的 ( 1/1836 ),與質子質量相關。
/'mægnəˌtɒn/
,美式音标為 /'mægnəˌtɑːn/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公式推導,可參考物理學術語詞典或量子力學教材。
southernfacilityHebrewrepentAristotelianomnivorouschirpingJugendstilstratifyingbirthday giftblurred imagelaughing stocklisted aboveradiative transfertamper withtemperature controllerwater coolingwaterproof agentalrestatinannoitbandylitediachronousdichlorosilanediethylcapramidedurabilethylatedfourierillustriouslyoxidantsquinol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