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luːtɪst/ 美:/''lʊtɪst/
n. 詩琴彈奏者;詩琴制作者
We listened to the young lutist as though we were under a spell.
我們聽着年輕的琵琶手演奏,簡直着了迷。
At number three, December 26, 1938's o Little Town of Bethlehem cover encouraged to readers: 'Come, America, and celebrate Christmas with... A lutist.'
季軍是1938年12月26日發行的封面,标題是“伯利恒小鎮”,鼓勵讀者們來到美國,和一個彈琵琶的樂手一起慶祝聖誕節。
"lutist"是英語中一個專有音樂術語,指專門演奏琉特琴(lute)的音樂家。該詞源自意大利語"liutista",由文藝複興時期歐洲對琉特琴演奏者的職業稱呼演變而來。這種弦樂器盛行于16-18世紀,其演奏者需掌握複雜的指法和即興演奏技巧,常為宮廷貴族表演或參與宗教儀式音樂創作。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詞源考證,lutist最早出現在1582年英國文獻中,與當時盛行于英格蘭的宮廷音樂文化密切相關。專業音樂術語網站MusicTerms.org指出,現代早期音樂複興運動中,合格的lutist需精通曆史演奏法,能準确演繹約翰·道蘭等作曲家創作的琉特琴曲集。
在樂器構造方面,大英博物館館藏的17世紀琉特琴實物顯示,職業lutist使用的樂器通常裝有11-15組琴弦,采用獨特的羊腸弦材質,演奏時需使用特制的鳥羽撥片。這種複雜的構造要求演奏者接受長期專業訓練,掌握獨特的調音系統和記譜法。
值得注意的是,該術語常與"lutenist"互換使用,但《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特别說明:現代學術界更傾向使用"lutenist"指代職業演奏家,而"lutist"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詩歌等文學語境中。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的釋義,"lutist"的含義及用法如下:
1. 核心定義 指彈奏魯特琴(lute)的音樂家,中文譯為"彈琵琶者"或"魯特琴演奏者"。該詞源于16世紀英語,由"lute"(魯特琴)加後綴"-ist"(表示從事某種活動的人)構成。
2. 發音與拼寫
3. 典型用法 常見于音樂史文獻和藝術評論中,例如:"We listened to the young lutist as though we were under a spell."(我們聽着年輕的琵琶手演奏,簡直着了迷。)
4. 延伸含義 在特定語境下可指代魯特琴制造者,但該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相關背景補充:魯特琴是文藝複興時期歐洲最流行的撥弦樂器,現代琵琶的形制與其有曆史淵源。當代著名演奏家包括伊拉克音樂家Nasser Shamma。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