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腰椎穿刺(等于spinal tap)
Infant lumbar puncture is often difficult and may require repeated attempts.
嬰兒腰椎穿刺往往是困難的,可能需要多次嘗試。
Lumbar Puncture and Dural Sinus Thrombosis - a Causal or Casual Association?
腰椎穿刺與硬腦膜窦血栓形成-一種偶然還是必然的聯繫?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clinostatism in senile patient after lumbar puncture.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患者腰穿術後舒適且又安全的合適卧位。
Methods Clinical data and lumbar puncture and ct of 80 patients with primary SAH were analysed.
方法分析80例診斷為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臨床表現、腰穿及CT檢查。
Objective to evaluate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cisternal hematoma by infusing urokinase through lumbar puncture.
目的探讨腰穿注入尿激酶治療腦池血腫的療效。
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是一種通過穿刺腰椎間隙獲取腦脊液樣本的醫療操作,主要用于診斷或治療神經系統疾病。該術語由“lumbar”(腰部)和“puncture”(穿刺)組成,字面含義為“腰部區域的穿刺”。
腰椎穿刺的穿刺部位通常選擇第3-4或第4-5腰椎間隙,此處脊髓已終止為馬尾神經,可降低誤傷中樞神經的風險。其主要目的包括:
操作時患者需側卧并彎曲脊柱以擴大椎間隙,醫生在局部麻醉後插入穿刺針。術後可能出現頭痛(發生率為10%-30%)、感染或出血,但嚴重并發症罕見。頭痛多由腦脊液滲漏引起,可通過平卧和補液緩解。
該技術適用于疑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病例,但凝血功能障礙、局部皮膚感染或顱内占位性病變患者需謹慎評估風險。
以上醫學内容參考自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梅奧診所(Mayo Clinic)及約翰霍普金斯醫學(Johns Hopkins Medicine)的臨床指南。
腰椎穿刺(lumbar puncture)是一種通過穿刺腰椎間隙獲取腦脊液的醫療操作,主要用于診斷或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操作 腰椎穿刺又稱脊髓穿刺,醫生會在患者下背部第3-4或4-5腰椎間隙插入空心針,穿過硬脊膜進入蛛網膜下腔,抽取腦脊液樣本或注射藥物。整個過程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耗時約15-30分鐘。
2. 主要用途
3. 風險與并發症 約10%-30%患者會出現穿刺後頭痛(因腦脊液滲漏),通常2-7天自愈。罕見風險包括感染、神經損傷或腦疝(顱内壓極高時禁忌操作)。操作前需通過CT/MRI排除占位性病變。
4. 注意事項 術後需平卧4-6小時以減少頭痛風險。凝血功能障礙、穿刺部位感染或疑似腦疝患者禁用該檢查。現代醫學中,部分診斷已被無創檢查替代,但腰椎穿刺仍是腦脊液分析的“金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