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葉狀假足
Lobopodium是生物學中描述細胞運動結構的專業術語,指某些單細胞生物(如變形蟲)或特定細胞(如白細胞)在移動或吞噬過程中形成的葉狀或指狀細胞質突起。其名稱源自希臘語“lobos”(葉狀)和“pous”(足),字面意為“葉狀足”。
Lobopodium由細胞質和微絲網絡(主要由肌動蛋白組成)構成,通過局部細胞質流動向外延伸,形成柔軟且可收縮的僞足。這種結構在吞噬作用(攝取顆粒物質)和阿米巴運動(細胞整體移動)中起關鍵作用。例如,白細胞通過lobopodium包裹并吞噬病原體(來源:《分子細胞生物學》,Lodish等,2000年)。
Lobopodium常見于肉足蟲綱(Sarcodina)生物,如變形蟲屬(Amoeba)。其形态與其他僞足(如絲狀僞足filopodium、網狀僞足reticulopodium)不同,表現為更寬、更扁平的葉狀結構(來源:《無脊椎動物學》,Brusca等,2003年)。
該結構的研究對理解細胞遷移機制和免疫反應有重要價值。例如,腫瘤細胞的轉移過程可能涉及類似僞足的細胞質延伸(來源: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書籍章節)。
單詞lobopodium 的詳細解釋如下:
Lobopodium 是一個生物學和醫學術語,由詞根lobo-(葉狀)和-podium(足)組成,直譯為“葉狀假足”。它通常指某些單細胞生物(如變形蟲)或細胞運動中形成的寬大、葉狀臨時性細胞質突起,用于移動或攝食。
詞根-podium 源自希臘語,意為“足”,在英語中延伸出 podium(講台)、pseudopodium(僞足)等詞彙。
若需進一步了解細胞運動機制或具體生物案例,可參考細胞生物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