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dity是什麼意思,lividity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鐵青色,鉛色
例句
When lividity is not set, pressing into the skin with a finger will turn the skin a white color, and then it will turn back.
在屍斑未形成時,用手指壓入皮膚會使皮膚變為白色,然後它會複原。
This means that the blood accumulates at the lowest point of the body, provoking a swelling of the dead tissue; the upper located part of the body discolors, leaving the dead body's lividity.
但事情還沒有完,這意味着,血液向身體的最低處聚積,激起死亡組織的膨脹。身體較上的部分開始失色,變成土色。
專業解析
Lividity 是一個英語名詞,主要有兩層含義,分别與生理現象和情緒狀态相關:
-
屍斑(死後現象):
- 定義: 這是lividity 最核心和專業的含義,特指人死後,血液因重力作用沉積于身體低下部位未受壓處,導緻皮膚表面出現的紫紅色或青紫色斑痕。這種現象是法醫學和病理學中判斷死亡時間、屍體位置是否被移動的重要依據之一。
- 過程: 人死後心髒停止跳動,血液循環終止。血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向身體靠近地面的部位(如仰卧時的背部、臀部、四肢後側),毛細血管擴張并積聚血液,透過皮膚呈現紫紅色。通常在死亡後 30 分鐘至 2 小時開始出現,8-12 小時達到高峰并固定下來。如果屍體在屍斑固定前被移動,新的低下部位會出現新的屍斑,而原屍斑可能變淡或消失。
- 同義詞: Livor mortis, Postmortem lividity, Postmortem hypostasis。
- 例句: "The forensic examiner noted the distribution of lividity on the victim's back, indicating she had been lying face up for several hours after death." (法醫檢驗員注意到受害者背部的屍斑分布,表明她在死後曾仰卧數小時。)
- 來源參考: 屍斑是法醫學和病理學的基礎概念,權威醫學和法醫學教科書均有詳細描述。例如,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線上資源 MedlinePlus 或專業法醫學著作會涉及此概念。可參考: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NIJ) 關于死亡調查的指南(需查找具體章節)或法醫學教科書如《Knight's Forensic Pathology》。
-
(因憤怒而)臉色發青/發紫:
- 定義: 這是lividity 的引申義,但在現代英語中使用頻率遠低于其屍斑的含義。它形容一個人因極度憤怒、狂怒而導緻臉色變得青紫或蒼白(livid 作為形容詞更常用)。
- 詞源關聯: 這個含義源于形容詞livid,其拉丁詞根 lividus 本意是“鉛灰色、青黑色”,既可形容瘀傷的顔色,也可引申形容因強烈情緒(尤其是憤怒)導緻的面色改變。
- 使用注意: 雖然字典中仍收錄此義項,但在當代實際語言運用中,尤其是在專業或正式語境下,lividity 幾乎總是用于指代屍斑。形容憤怒的臉色,更常用形容詞livid (如:He was livid with rage)。
- 例句: "His face was a picture of lividity when he heard the news." (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的臉因憤怒而發青。) —— 此用法在現代英語中較少見。
- 來源參考: 此引申義可在權威英語詞典中找到詞源和定義解釋。例如,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或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OED) 會詳細記錄該詞的曆史演變和不同義項。可參考: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Entry for Lividity: 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lividity (該鍊接指向 lividity 的詞條,包含其憤怒相關的引申義解釋)。
在絕大多數現代語境下,尤其是在醫學、法醫學或涉及死亡描述的文本中,lividity 指的就是屍斑 (Livor mortis),即人死後血液沉降形成的皮膚變色。其形容“因憤怒而臉色發青”的含義雖在詞源上存在,但實際使用已非常罕見,通常被形容詞形式livid 所取代。理解該詞的核心在于掌握其作為死後現象的法醫學意義。
網絡擴展資料
"Lividity" 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一、情緒含義
指極度憤怒導緻面色鐵青的狀态。如:
- "His face darkened with lividity when he heard the news"(聽到消息時他氣得臉色發青)
- 該詞源于拉丁語 lividus(青灰色),常描述情緒失控後面部血管收縮導緻的膚色變化。
二、生理/醫學含義
- 活體皮膚異常
- 因疾病、淤傷或情緒沖擊導緻的皮膚蒼白或青紫,如窒息、缺氧時的症狀。
- 屍斑(法醫學概念)
- 屍體血液沉積形成的紫紅色斑塊,可用于判斷死亡時間或屍體是否被移動(如:"Based on lividity, the body wasn't moved")。
發音與詞性
- 英式音标:/lɪˈvɪdəti/,美式:/lɪˈvɪdəti/
- 名詞形式,形容詞為 livid(如:livid scars 青紫色的疤痕)。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醫學或刑偵領域。注意在非專業文本中可能引發歧義,需結合上下文區分情緒表達與生理現象。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