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laɪmənaɪt/ 美:/'ˈlaɪməˌnaɪt/
n. [礦物] 褐鐵礦
Gold are mainly hosted in limonite and quartz.
主要載金礦物是褐鐵礦和石英。
The main gold-carrying mineral is quartz, pyrite and limonite.
主要載金礦物是石英、黃鐵礦和褐鐵礦。
The mineral components of nodules are mainly pyrolusite, psilomelane and limonite.
錳結核主要由硬錳礦、 軟錳礦、 褐鐵礦構成。
The enrichment of Au mostly resulted with adsorption of illite and limonite in red clay.
金的富集主要受紅色粘土中褐鐵礦和伊利石的吸附影響。
Laterite ores can be approximate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the limonite and the humus soil.
紅土鎳礦大緻可分為褐鐵礦型和腐植土型兩類。
褐鐵礦(Limonite)是一種常見的含鐵礦物,主要由水合氧化鐵組成,化學式通常表示為 FeO(OH)·nH₂O。它并非單一礦物,而是多種細顆粒含鐵礦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為針鐵礦(Goethite, FeOOH)和水鐵礦(Ferrihydrite),常混有粘土、錳氧化物等雜質。其名稱源自希臘語“λειμών”(leimōn),意為“草地”或“濕地”,反映了它常形成于沼澤、濕地等富含水的氧化環境中的特征。
物理性質
褐鐵礦通常呈黃褐色、棕褐色至黑褐色,條痕(礦物粉末顔色)為黃褐色。具有土狀、鐘乳狀、葡萄狀或結核狀等集合體形态,硬度較低(約4-5.5),密度因雜質含量而異(2.7-4.3 g/cm³)。不透明,光澤暗淡(土狀或半金屬光澤),具弱磁性。
化學成分與結構
作為次生礦物,褐鐵礦是原生含鐵礦(如黃鐵礦、磁鐵礦)經風化或氧化作用的産物。其水合結構(Fe³⁺氧化物結合羟基和水分子)導緻成分不穩定,含水量可變,鐵含量通常在50-65%之間,具體取決于雜質比例。
地質成因
主要形成于地表或近地表的氧化環境:
褐鐵礦是重要的鐵礦資源之一,尤其適用于:
國際礦物學協會(IMA)已不再将“褐鐵礦”列為獨立礦物種,但該名稱仍在地質、礦業領域廣泛使用,指代特定外觀和成因的含鐵集合體。其細分類型包括沼鐵礦(Bog iron ore,形成于濕地)和褐鐵礦化帶(Limonitic zone,指礦床氧化帶中的鐵帽部分)。
參考資料
“Limonite”是一個礦物學術語,指天然形成的褐鐵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Limonite(褐鐵礦)是一種廣泛存在的氧化鐵礦石,主要由針鐵礦(goethite)、赤鐵礦(hematite)和纖鐵礦(lepidocrocite)的混合物組成。其名稱源自希臘語“leimōn”(意為“草地”),因早期發現于潮濕草地中。
物理與化學特性
應用領域
語言與發音
擴展知識:褐鐵礦常形成于鐵礦石的氧化帶或沼澤環境,是鐵礦風化後的常見産物。其成分因産地不同而變化,可能含少量錳、鎳等元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