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ˌleɡəˈtiː/ 美:/'ˌleɡəˈtiː/
n. [法] 遺産受贈人
The author then suggest, law should limit the rights of legator and legatee arise from bigamy.
因此,法律應明确對重婚人因重婚行為而發生的贈與權利進行限制。
where inheritance is disclaimed by a testamentary successor or the legacy is disclaimed by a legatee;
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或者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的;
A legatee should, within two months from the time he learns of the legacy, make known whether he accepts it or disclaims it.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
Article 21 Where there are obligations attached to testamentary succession or legacy, the successor or legatee shall perform them.
第二十一條遺囑繼承或者遺贈附有義務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應當履行義務。
A legatee should, within two months from the time he learns of the legacy, make known whether he accepts it or disclaims it. In the.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受遺贈人(Legatee) 是遺囑繼承法律關系中一個特定的法律概念,指根據被繼承人(遺囑人)生前所立的合法有效遺囑,接受遺囑中指定贈與的財産或財産權利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其核心特征在于,受遺贈人并非被繼承人的法定繼承人範圍(如配偶、子女、父母等)内的人,而是通過遺囑被指定獲得遺産中特定部分的主體。
權利來源:遺囑指定 受遺贈人獲得遺産的權利完全來源于遺囑人的單方意思表示,即遺囑中的明确指定。這與法定繼承人基于法律規定(如血緣關系、婚姻關系)自動獲得繼承權有本質區别。
主體範圍:非法定繼承人 受遺贈人通常是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例如朋友、慈善機構、非婚生子女(在特定法律體系下可能需要特别指定)、甚至是國家或集體組織。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遺贈扶養協議),法定繼承人也可以成為受遺贈人,但這屬于特例。
接受權利:明示接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這意味着受遺贈權不是自動獲得的,需要受遺贈人積極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口頭或書面)。
标的物:特定遺産 遺囑中通常會明确指定贈與給受遺贈人的具體財産或財産權利(如某處房産、某筆存款、某件收藏品等),而非籠統的遺産份額。受遺贈人僅有權獲得遺囑中指明贈與他們的那部分特定財産。
受遺贈人的定義、權利和義務主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進行規範。具體可參考:
簡言之,受遺贈人(Legatee) 就是依據有效遺囑的指定,有權接受遺囑人贈與的特定遺産,且通常不屬于法定繼承人範圍的人或組織。其權利的實現依賴于遺囑的有效性以及其在法定期限内明确作出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
根據權威詞典和法律術語解釋,legatee的含義如下:
legatee 是名詞,指通過遺囑(遺囑繼承或遺贈)獲得財産或權利的受遺贈人或遺産受贈人,即被遺囑人(testator)指定繼承部分或全部遺産的個人或組織。
術語 | 含義 | 區别 |
---|---|---|
legatee | 受遺贈人 | 通過遺囑直接獲得遺産。 |
heir | 法定繼承人 | 無遺囑時按法定繼承順序繼承。 |
legator | 遺贈人 | 立遺囑并分配遺産的主體(即遺囑人)。 |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律條款或實際案例,可參考權威法律詞典或遺囑法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