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聯盟
The Belgians took over Rwanda under a League of Nations mandate.
比利時人在一項國際聯盟的授權下接管了盧旺達。
1946 - The League of Nations is dissolved.
1946年的今天,國際聯盟解體。
In 1933, Germany withdraws from the League of Nations.
1933年的今天,德國退出國際聯盟。
The league of nations is a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國際聯盟是一個國際組織。
The League of Nations had done nothing to prevent Japan.
同盟國沒有做任何事去阻止日本。
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是20世紀上半葉成立的第一個全球性政府間國際組織,旨在通過集體安全機制維護世界和平。該組織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總部設于瑞士日内瓦,最終因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于1946年4月解散。
核心職能與結構
國際聯盟依據《凡爾賽條約》設立,主要機構包括大會、行政院和常設秘書處。所有成員國在大會中擁有平等投票權,行政院則由英法意日4個常任理事國和4個經選舉産生的非常任理事國組成(後期常任理事國增至6個)。其核心職責包括仲裁國際争端、監督委任統治制度、推動國際勞工權益保障等。據日内瓦聯合國檔案庫記載,國際聯盟曾成功調解1925年希臘與保加利亞邊界沖突,并通過《國際衛生公約》推動跨國防疫合作。
曆史局限與遺産
盡管國際聯盟開創了多邊外交新範式,但其效力受制于結構性缺陷:美國始終未加入該組織;重大決議需全體成員國一緻通過;缺乏強制執行力。1931年日本入侵滿洲和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事件中,國際聯盟的制裁措施均告失敗。據《劍橋二戰史》分析,這些失敗直接削弱了國際集體安全機制的可信度。該組織雖最終解體,但其技術性機構如國際勞工組織(ILO)和常設國際法院(PCIJ)為聯合國系統奠定基礎,日内瓦萬國宮至今仍作為聯合國歐洲總部使用。
"League of Nations" 是曆史上的一個重要國際組織,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語言用法分析,可參考相關權威文獻或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