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乳微粒
"lactoconium"是由拉丁詞根構成的複合詞,在專業文獻中具有特定含義。根據構詞法分析,"lacto-"源自拉丁語lac(屬格lactis),意為"乳",常見于乳制品相關術語,如乳糖(lactose)。後綴"-conium"則可能關聯希臘語κόνις(kónis)的變體,原指"塵埃"或"粉末狀物質",在科學術語中常用于描述微粒結構。
在微生物學領域,該詞曾出現在19世紀德國學者Ferdinand Cohn的細菌分類研究中,指代某種乳狀培養環境中形成的菌落形态。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個術語在現代微生物學分類體系中已不再使用,當前更權威的微生物分類标準可參考《伯傑氏細菌系統分類手冊》。
詞源學研究表明,該詞可能最早出現于1854年《植物學雜志》對發酵菌株的形态描述中,但具體定義需結合原始文獻上下文理解。由于該術語已屬曆史用法,建議讀者在遇到相關文本時,優先參考牛津英語詞典的曆史詞庫或專業微生物學史著作進行交叉驗證。
根據愛詞霸線上詞典的權威解釋,單詞lactoconium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核黃素(維生素B₂)
該詞在特定語境下指代維生素B₂(Riboflavin),一種參與能量代謝和細胞功能的水溶性維生素,常見于乳制品、雞蛋等食物中。不過此用法較為罕見,通常以“Riboflavin”或“Vitamin B₂”為主流表達。
乳微粒
在醫學領域,它特指通過超顯微鏡在動物乳液中觀察到的一種微小顆粒,具體成分和性質尚未完全明确。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定義,建議查閱生物化學或醫學專業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