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豆堿
Laburnine(金鍊花堿)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生物堿,主要存在于金鍊花屬(Laburnum)植物的種子中,尤其是金鍊花(Laburnum anagyroides)。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化學性質與結構
Laburnine 的化學名為 (1R,2R,9S)-1,2,3,4,5,6-六氫-8H-1,6-甲橋吡啶并[1,2-a]二氮芳辛-8-酮 ((1R,2R,9S)-1,2,3,4,5,6-Hexahydro-8H-1,6-methanopyrido[1,2-a]diazocin-8-one)。其分子式為 C₁₅H₂₆N₂O,屬于喹諾裡西啶類生物堿(quinolizidine alkaloid)。它具有複雜的多環結構,與尼古丁等生物堿在結構上有一定關聯。
來源參考: PubChem Compound Database (CID: 442962)
生物活性與毒性
Laburnine 具有顯著的神經毒性。其作用機制與煙堿(尼古丁)類似,是一種煙堿型乙酰膽堿受體激動劑。它能過度刺激神經系統,導緻肌肉震顫、抽搐、呼吸抑制,嚴重時可緻死。金鍊花植物的所有部分(尤其是種子)都含有該生物堿,誤食是動物(如牛、馬、狗)和人類中毒的主要原因。
來源參考: Handbook of Toxicology of Chemical Warfare Agents
自然來源與生态意義
金鍊花堿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金鍊花(Laburnum anagyroides,也稱普通金鍊花或金雨樹)及其近緣種中。植物可能利用此類生物堿作為化學防禦物質,抵禦草食動物和昆蟲的取食。其鮮豔的花朵和種子莢具有警示作用。
來源參考: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Occurrence, Structure and Role in the Human Diet
研究與應用
由于其強烈的生物活性和毒性,Laburnine 主要在毒理學和植物化學領域被研究,用于理解植物防禦機制和神經受體作用機理。它本身沒有重要的直接藥用或商業應用價值,更多是作為研究工具或警示植物毒性的例子。
來源參考: The Alkaloids: Chemistry and Biology (Volume 67)
Laburnine 是一個化學領域的專業術語,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更專業的化學性質或應用信息,建議參考權威化學數據庫或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