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ɪ'niːtəʊkɔː; kaɪ-/ 美:/'kɪ'nitəkɔ/
n. [遺] 動粒,[遺] 着絲粒
They form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tarting point in the chromosomes, the kinetochore, and the centrosome.
他們将染色體、着絲粒和中心體的起點連接起來。
The kinetochore thin. The kinetochore was not found on each SC in our experiments and probable reason has been discussed.
未發現銀染SC具有着絲粒,并對可能的原因做了分析讨論。
The metaphase plate would thus be the null point between two equal but oppositely directed and acting groups of kinetochore tubules.
中期闆大概是兩個相等而方向相反的放射狀著絲點微管群之間的平衡點。
Centromere --- The primary constriction on the chromosome, a region at which the sister chromatids are held together and at which the kinetochore is formed.
染色體的主缢痕,使姐妹染色單體連在一起,在其兩側各有一個由蛋白構成的動粒。
n.|centromere;[遺]動粒,着絲粒
Kinetochore(動粒) 是真核細胞染色體上的一個高度特化的蛋白質複合體結構,主要出現在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它位于染色體的着絲粒(centromere)區域,是紡錘體微管附着并牽拉染色體的關鍵位點,對确保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精确分離到兩個子細胞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結構與組成:
核心功能與機制:
重要性:
權威參考來源:
,3,5,6,Kinetochore(動粒/着絲點)是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上的關鍵結構,主要功能是連接染色體與紡錘體微管,确保遺傳物質均等分配至子細胞。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定位
動粒是位于染色體着絲粒(主缢痕)外側的蛋白複合體,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時形成盤狀或球狀結構,。每個染色體包含兩個動粒,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單體的着絲粒區域。
結構與組成
由多層蛋白構成,包括内層(與着絲粒DNA結合)、中間層(信號傳導)和外層(連接紡錘體微管)。高等植物的動粒呈球形,而動物細胞多為盤狀,。
核心功能
生物學意義
若動粒功能異常,會導緻染色體不均等分離,引發非整倍體(如唐氏綜合征)或癌症。
發音與同義詞
英文音标:英 [kɪˈniːtəkɔː] / 美 [kaɪˈnetəˌkɔː];中文又稱“着絲點”或“原動體”(,)。
如需了解動粒的分子調控機制或相關疾病研究,可參考細胞生物學教材或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