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ˈkɪdnæpt/
v. 誘拐,綁架(kidnap過去時形式)
Kidnapped Chinese student found safe
被綁架中國學生安全獲救
A Chinese student in Toronto, Canada, was attacked and kidnapped in a parking lot.
一名中國學生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停車場遭到攻擊并被綁架。
Chinese parents reunited with kidnapped son after 24 years
中國父母24年後與被拐兒子團聚
Countries and athletes gathered together for the Tokyo Olympics. A kidnapped son was reunited with his parents after 24 years.
不同國家運動員齊聚東京奧運會。被拐的兒子24年後終與父母團聚。
It is feared (that) he may have been kidnapped.
人們擔心他可能被綁架了。
Two businessmen have been kidnapped by terrorists.
兩名商人遭恐怖分子綁架。
No sooner had he arrived in Rome than he was kidnapped.
他一抵達羅馬就被綁架了。
The kidnapped children were all ransomed and returned home unharmed.
被綁架的兒童在交付了贖金後均安然回到家中。
Some gangsters kidnapped Fred.
一些綁匪綁架了弗雷德。
"kidnapped"是動詞"kidnap"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形式,指通過武力、欺騙或脅迫手段非法劫持或拘禁他人,通常以勒索財物、達成政治要求或實施其他非法目的。該行為在全球法律體系中均被認定為嚴重刑事犯罪,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9條明确規定,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行為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
從詞源學角度,該詞由16世紀英語中"kid"(意為孩童)與"nap"(意為搶奪)組成,最初特指誘拐兒童以販賣為仆役的曆史現象。現代法律界定已擴展至所有年齡段的受害者,例如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統一犯罪報告》将綁架案件細分為家庭綁架、熟人綁架和陌生人綁架三大類型。
國際法層面,《反對劫持人質國際公約》要求締約國将綁架行為納入國内刑法,并建立國際合作機制。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2023年全球安全報告顯示,跨國綁架案件中約37%涉及有組織犯罪集團。
文學領域,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1886年小說《綁架》(Kidnapped)通過少年戴維的曆險故事,生動反映了18世紀蘇格蘭高地的人口販賣問題,該作品被《大英百科全書》列為研究近代綁架史的重要文學參考。
“kidnapped” 是動詞kidnap 的過去式和過去分詞形式,含義為“綁架,劫持”,指通過武力、欺騙或威脅手段非法帶走某人(通常是為了勒索贖金或達到其他非法目的)。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果需要進一步區分相關法律術語或文化背景,可以補充提問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