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uper是什麼意思,Keuper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考依波階
專業解析
Keuper(考依波)是地質學中一個重要的地層單元名稱,特指歐洲地區三疊紀晚期(距今約2.37億年至2.01億年前)形成的一套沉積岩序列。其名稱源于德語方言,原指該地層中常見的紅色或雜色泥岩。
詳細解釋:
-
地層位置與時代
Keuper屬于三疊系上統,位于中三疊世Muschelkalk(殼灰岩統)地層之上,侏羅紀地層之下。它代表了晚三疊世時期在歐洲廣泛發育的沉積環境。其時代大緻對應于國際地層年表中的諾利階(Norian)和瑞替階(Rhaetian)。
-
岩性特征
Keuper地層主要由一套陸相和邊緣海相的沉積岩構成,具有鮮明的特征:
- 雜色泥岩與砂岩: 最典型的标志是紅色、紫色、綠色或雜色的泥岩(粘土岩)和砂岩,反映了當時炎熱、半幹旱氣候下的氧化環境。
- 蒸發岩: 地層中常含有石膏、硬石膏、岩鹽等蒸發岩礦物,表明存在間歇性的鹹水潟湖或鹽沼環境 。
- 其他岩性: 局部可見白雲岩、石灰岩(代表短暫的海侵)、碳質頁岩(含植物化石)以及礫岩層。
-
沉積環境與古地理
Keuper沉積時期,歐洲大部分地區位于泛大陸(Pangaea)内部,處于低緯度幹旱-半幹旱帶。沉積環境主要為廣闊的沖積平原、河流三角洲、間歇性湖泊和幹鹽湖(薩布哈環境),伴有周期性的短暫海侵 。
-
地質意義與經濟價值
- 化石記錄: Keuper地層保存了重要的陸相化石,包括早期恐龍、鳄形類、兩栖類、植物(如蘇鐵、松柏類)以及無脊椎動物(如葉肢介、介形蟲)化石,是研究晚三疊世陸地生态系統演化的關鍵窗口 。
- 能源與礦産: Keuper地層中的蒸發岩(尤其是岩鹽)是重要的礦産資源。同時,其上覆的含煤地層(如德國Schilfsandstein)以及作為油氣儲層的砂岩也具有經濟價值。
- 水文地質: Keuper泥岩常構成區域性的隔水層,而其砂岩層則是重要的含水層。
-
分布範圍
Keuper地層主要出露于德國、法國、瑞士、波蘭、荷蘭、英國等中歐和西歐國家,是這些地區地質填圖和地層劃分的重要标志層 。
參考資料:
-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ICS) - International Chronostratigraphic Chart: https://stratigraphy.org/chart (提供國際标準地層年代框架)
- Deutsche Stratigraphische Kommission (DSK) - Stratigraphische Tabelle von Deutschland: https://www.stratigraphie.de/std.html (德國地層委員會官方地層表,詳細描述Keuper)
-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相關研究綜述 (中英文版均有涉及歐洲三疊紀地層對比): https://www.sciengine.com/SCES/doi (需通過具體論文訪問)
-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BGS) - Lexicon of Named Rock Units: https://www.bgs.ac.uk/lexicon/ (可查詢英國Keuper地層的詳細信息)
網絡擴展資料
"Keuper"是一個地質學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
基本定義
Keuper指地質學中的"考依波統"(),屬于三疊紀晚期的地層單位,主要分布于歐洲地區,尤其是德國、法國等地。
-
地質時期與特征
該地層形成于約2.3億至2億年前,以紅色泥岩、砂岩和蒸發岩(如石膏、岩鹽)為主,反映了當時幹燥炎熱的氣候環境。部分區域含有重要的鹽礦資源。
-
命名與分布
名稱源自德語方言,最初用于描述德國南部的地層結構,後擴展為國際地質學通用術語。其典型露頭可見于德國弗蘭肯地區及阿爾卑斯山北麓。
由于搜索結果中僅提供了明确的地質學定義,建議通過地質學專業文獻或權威地層年表(如國際地層***發布的數據)獲取更詳細的年代劃分和岩性描述。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