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kəˈrɑːtʃi/
n. 卡拉奇(巴基斯坦港市)
Her maternal grandfather was mayor of Karachi.
她的外祖父曾是卡拉奇市的市長。
The same day, just as miserably, newspapers reported that a 17-year-old schoolboy, also in Karachi, had been arrested and charged with blasphemy.
同一天,同樣悲慘的是,報紙報道同樣在卡拉奇的一名17歲的男生被捕,并被指控亵渎神明。
Arriving at Karachi airport, the heat hits us like a fan oven.
我們到達卡拉奇機場的時候酷熱襲人,像坐在一個帶風扇的大火爐旁邊。
The family's new home in Karachi has been attacked a number of times.
他們在卡拉奇的新家已經被襲擊了數次。
A vendor waits for customers on the beach at dusk in Karachi, Pakistan.
黃昏的巴基斯坦卡拉奇,一位小販在沙灘上等待顧客光臨。
卡拉奇(Karachi)是巴基斯坦最大城市、經濟中心和主要港口,位于該國南部阿拉伯海沿岸,隸屬信德省。其核心含義與特征如下:
地理與行政地位
作為信德省省會,卡拉奇是巴基斯坦的金融、商業和工業核心。它擁有該國最大的深水港——卡拉奇港(Port of Karachi)以及卡西姆港(Port Qasim),承擔全國大部分海運貿易。聯合國數據顯示,其都會區人口超過2000萬(2023年),是全球最大城市之一 。
經濟引擎
卡拉奇貢獻了巴基斯坦約20%的GDP和65%的稅收(巴基斯坦財政部數據)。它是國家銀行總部、證券交易所(PSX)及衆多跨國企業的所在地,主導着金融、紡織、汽車、鋼鐵和信息技術等行業 。
曆史沿革
城市始建于18世紀,原名"Kolachi"。1843年被英國東印度公司占領後迅速發展,1947-1959年曾作為巴基斯坦獨立後的首個首都。這段曆史塑造了其多元文化特性和國家象征意義 。
文化多樣性
作為移民城市,卡拉奇融合了信德本土、穆哈吉爾(印巴分治移民)、普什圖、旁遮普等多元族群文化,語言以烏爾都語為主。地标包括真納陵墓(國父墓)、克利夫頓海灘和巴基斯坦空軍博物館 。
權威參考來源:
Karachi 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具有多重重要地位。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Karachi(音标:kə'rɑ:tʃi)是巴基斯坦的港口城市,位于阿拉伯海沿岸的東南部。作為全國第一大城市,它不僅是工業中心和海港,還曾短暫擔任過巴基斯坦首都(1947-1959年),現為信德省省會。
地理位置與特點
該城市地處印度河三角洲西北側,擁有天然深水港,是巴基斯坦主要的進出口貿易樞紐。其地理位置促進了紡織、鋼鐵、化工等工業發展,同時也是南亞重要的金融中心。
文化與經濟地位
作為多元文化交彙地,Karachi融合了伊斯蘭傳統與現代化都市特征。這裡聚集了巴基斯坦國家銀行總部、證券交易所,以及衆多國際企業的分支機構,貢獻了全國約20%的GDP。
使用示例
在英語語境中,Karachi常作為專有名詞使用,例如:
"But Karachi is no ordinary city."(卡拉奇并不是普通的城市)。
補充說明:該名稱暫無常見同義詞或反義詞,在法語等語言中拼寫保持一緻(如法語詞典同樣标注為Karachi)。
goldenglossarydo sb a favourbabuHemingwaymisconceivingnewspapersnidusochrerewritingsyringingtolkiencoat of armsin lieulocation informationmole ratiopublic interesttropical depressionchinoformclavalconsumabledatamationDecamerondesudationdevaendosymbiontgluciniumlanosterinelobulusmicroprogramm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