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keɪpɒk/ 美:/'ˈkeɪpɑːk/
n. 木棉;木絲棉
I must be a kapok beside you.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Uncle Tim is planting a kapok tree.
提姆叔叔正在種植一棵木棉樹。
Kapok becomes red when spring comes.
春天來了,木棉紅了。
The red flowers in the distant mountain! Kapok?
前方遠山上火紅的花朵是木棉嗎?
Yongxian: Kapok is the city flower of Guangzhou.
木棉花是廣州的市花。
n.|bombax/ceiba;[植]木棉;木絲棉
"kapok"(中文譯作“木棉”或“吉貝)是一種天然植物纖維,來源于木棉樹(學名:Ceiba pentandra)的果實内部絨毛。這種樹屬于錦葵科木棉屬,原産于熱帶美洲,現廣泛分布于東南亞、非洲等熱帶地區。以下是該詞的詳細解釋:
木棉樹是一種高大的落葉喬木,可生長至60-70米,樹幹粗壯且有尖銳的錐形刺。其果實呈橢圓形,成熟後裂開,露出内部白色或淺黃色的纖維團。根據《大英百科全書》描述,kapok纖維由中空的單細胞組成,具有輕盈、防水和彈性強的特性。這種結構使纖維密度低于空氣,能短暫漂浮于水面。
kapok纖維曾被廣泛用作枕頭、床墊和救生衣的填充物。由于纖維表面光滑、不易纏結,且防潮防黴,它在20世紀中期前是重要的天然材料。據《世界有用植物詞典》記載,木棉種子含油量約25%,可提煉用于肥皂或生物燃料。此外,木棉木材輕軟,適合制作包裝箱或獨木舟。
在東南亞文化中,木棉樹被視為“生命之樹”,其花朵和纖維在傳統儀式中具有象征意義。生态學研究表明,木棉樹的龐大樹冠為熱帶雨林中的動物提供了栖息地,其花朵吸引蝙蝠和鳥類傳粉。近年來,因合成纖維的普及,kapok種植規模減少,但其可持續性仍被環保領域關注。
單詞 "kapok" 的詳細解釋及用法分析
kapok 是一個多義詞,主要作名詞使用,具體含義如下:
植物學意義:
木棉(樹或纖維):
其他木棉屬植物:如爪哇木棉(纖維較細)、印度木棉(纖維質量次之)。
印尼俚語:
例句:Sudah kapok, saya tidak mau datang lagi ke sana.(我受夠了,再也不想去那裡了。)。
計算機科學:
植物與材料領域:
語言與文化差異:
技術領域:
植物學:
俚語:
技術:
kapok 的語義跨度從自然植物到文化符號,再到技術工具,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具體含義。在跨語言交流中需注意俚語與專業術語的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