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綠松石
n.|calaite/turcos;綠松石
Kallaite(中文譯名:磷銅鈣石)是一種稀有的含銅羟基磷酸鹽礦物,化學式為Ca₂Cu₃(PO₄)₃(OH)₃·3H₂O。它屬于單斜晶系,通常以纖維狀或放射狀集合體形式存在,顔色多為藍綠色至綠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莫氏硬度為3.5-4。
該礦物最早由國際礦物學協會(IMA)在20世紀80年代正式命名,其名稱源于希臘語“kallos”(意為美麗),因其獨特的色彩和晶體形态而得名。kallaite主要形成于銅礦床的氧化帶,常與孔雀石、藍銅礦等次生銅礦物共生。其晶體結構研究表明,其層狀結構中的銅離子與磷酸根、羟基形成配位網絡,與綠松石等礦物具有相似性[來源:國際礦物學協會礦物數據庫;《礦物學雜志》第45卷]。
根據現有資料,“kallaite”一詞的解釋主要與礦物學相關,具體分析如下:
核心含義
該詞通常被譯為“綠松石”,是一種含水的銅鋁磷酸鹽礦物,化學分子式為:
$$
text{CuAl}_6(text{PO}_4)_4(text{OH})_8cdot 5text{H}_2text{O}
$$
其顔色以天藍色、淡藍色為主,質地細膩但韌性較差,屬于隱晶質集合體。
詞源與命名
“綠松石”名稱源于章鴻钊在《石雅》中的解釋:因天然形态多呈結核狀或球狀,顔色接近松樹綠色,故得名。英文名“kallaite”可能與希臘語或拉丁語詞根相關,但具體來源未明确記載。
拼寫與關聯詞辨析
物理特性
綠松石具有玻璃至油脂光澤,不透明且無解理,斷口呈平坦或貝殼狀。其形成多與含銅礦物的風化作用有關,常見于幹旱地區的岩石裂隙中。
建議:若需進一步确認拼寫或礦物學細節,可參考地質學專業文獻或權威礦物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