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約瑟夫·班克斯
It was Joseph Banks who made Kew a centre of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research.
正是約瑟夫·班克斯把皇家花園建成了一個科學和經濟研究中心。
After that Captain Cook made two more voyages around the world, but Joseph Banks never undertook another.
在那之後,庫克船長又進行了兩次環世界旅行,但是約瑟夫·班克斯再也沒有參加另一次旅行。
The regulations could be countercyclical, requiring banks to be like the biblical Joseph and raise more money in the fat years to see them through the lean ones.
良法可反經濟循環也。 管理的方法可以要求銀行學習聖經裡中的約瑟夫,在豐收之年多備資金,以之挨過将來兇年。
As a consequence, these Banks may be more likely to make risky investments, a concept described by Kenneth Arrow (1972) and Joseph Stiglitz (2001) as moral hazard.
因此,這些銀行或許更易做出風險投資,如同肯尼斯·阿羅(1972)和約瑟夫·施蒂格利茨(2001)提出的道德風險的這個概念。
約瑟夫·班克斯爵士(Sir Joseph Banks, 1743年2月13日 - 1820年6月19日)是英國18至19世紀著名的博物學家、植物學家和科學探險贊助人。他對植物學發展、全球科學探索及英國科學機構建設産生了深遠影響,主要貢獻包括:
庫克船長首次太平洋探險的核心成員:1768年至1771年,班克斯自費率領包括植物學家丹尼爾·索蘭德在内的科學團隊,隨詹姆斯·庫克船長乘坐“奮進號”(HMS Endeavour)進行環球航行。此次航行對新西蘭、澳大利亞東海岸(包括植物學灣)等地進行了科學考察和植物标本采集,極大地豐富了西方世界對南太平洋地區自然曆史的認識。他在航行中收集的數千種植物标本奠定了歐洲對南半球植物群研究的基礎。
英國皇家學會長期會長:1778年,班克斯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會長,并擔任此職長達41年直至去世。在此期間,他利用其影響力和人脈,積極推動英國乃至全球的科學事業,支持了衆多探險和科研項目,使皇家學會成為國際科學交流的中心。他大力倡導将科學應用于農業、園藝和經濟發展。
邱園的奠基人與推動者:班克斯是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發展的關鍵人物。他擔任喬治三世的非官方植物學顧問,緻力于将邱園打造成世界級的植物學研究、引種馴化和經濟植物收集中心。他通過派遣植物采集者到全球各地,極大地擴充了邱園的活體植物和标本收藏,促進了植物學知識的傳播和農業、園藝的進步。
科學贊助人與組織者:班克斯出身富裕,利用其財富和社會地位廣泛贊助科學活動。他支持了包括威廉·布萊船長(邦蒂號航行)、馬修·弗林德斯(澳大利亞海岸測繪)等在内的多次重要探險。他在倫敦索霍廣場的宅邸成為當時科學家、探險家和學者聚會交流的重要沙龍。
澳大利亞殖民地的科學顧問:班克斯對澳大利亞的早期殖民活動有重要影響。他基于在“奮進號”航行中的觀察,建議将植物學灣作為流放罪犯的殖民地(盡管最終選址在悉尼灣)。他持續為殖民地提供農業和植物引種方面的建議,試圖将澳大利亞發展為有用的經濟資産。
約瑟夫·班克斯爵士是啟蒙運動晚期和科學革命關鍵時期的傑出人物。他并非以單一的重大科學發現聞名,而是以卓越的組織能力、廣闊的視野、充沛的財力和對科學事業的無限熱忱,扮演了科學探索的推動者、組織者和國際科學界核心協調人的角色。他在拓展全球植物學知識、建立科學網絡、推動機構發展(尤其是皇家學會和邱園)以及促進科學在帝國建設中的應用方面,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遺産。他的名字被用于命名衆多地理特征(如澳大利亞的班克斯群島、班克斯半島)和植物物種(如 Banksia 屬),以紀念他的貢獻。
參考資料來源:
約瑟夫·班克斯(Joseph Banks)是18世紀至19世紀初英國著名的植物學家和博物學家,其具體含義和貢獻可總結如下:
人物身份
Joseph Banks(1743年2月24日-1820年6月19日)是英國植物學家、探險家,曾擔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他出身于富裕家庭,擁有優渥的教育和研究資源。
科學貢獻
著作與遺産
撰寫了《植物枯萎病、黴病和鏽病簡述》等著作,其航海日志和标本收藏對後世植物分類學及生态學影響深遠。
補充說明: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權威百科來源(如搜狗百科)或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