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stere是什麼意思,isoster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物] 同電子排列體;(電子)等排物;等排性
專業解析
isostere(等排物)是一個在藥物化學和生物化學領域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組原子、分子或基團,它們雖然具有不同的原子組成,但在大小、形狀、電子分布(包括電荷分布、極性、範德華半徑等)以及某些化學性質上非常相似。這種相似性使得它們可以在生物活性分子(如藥物分子)中相互替換,而不會顯著改變分子的整體空間構型、電子特性以及由此産生的生物活性(如與受體的結合能力)。
其核心含義包括:
- 結構相似性: 等排物在分子的三維體積和形狀上高度相似。這意味着當它們被置入一個分子骨架中時,不會引起分子整體構象的劇烈變化。
- 電子性質相似性: 等排物具有相似的電子特性,例如:
- 極性: 親水性/疏水性相似。
- 電負性: 吸引電子的能力相似。
- 偶極矩: 分子内電荷分離的程度相似。
- 誘導效應: 通過化學鍵傳遞電子效應的能力相似。
- pKa值: 電離能力相似(如果涉及可電離基團)。
- 氫鍵能力: 形成或接受氫鍵的能力相似。
- 生物等效性: 這是等排概念最重要的應用。由于結構和電子性質的相似性,等排物替換通常能保持或僅輕微改變原分子與生物靶标(如酶、受體)的相互作用模式,從而保留其生物活性(激動、拮抗、抑制等)。這使得等排替換成為藥物設計中優化藥物性質(如提高活性、改善代謝穩定性、降低毒性、優化藥代動力學)的關鍵策略。
經典等排替換示例:
- -OH(羟基)和 -NH₂(氨基): 兩者都是氫鍵供體和受體,體積相似,常用于相互替換。
- -F(氟)和 -H(氫): 氟原子常被視為氫的等排體(生物等排體),因為其範德華半徑與氫接近(F: ~1.47 Å, H: ~1.20 Å),且氟的強電負性産生的誘導效應有時可以模拟氫的某些電子效應。氟化是藥物設計中極其常用的修飾策略。
- -COOH(羧基)和 -SO₂NHR(磺酰胺基): 兩者都是酸性基團,可以電離成陰離子,在特定情況下可作為等排體。
- 苯環和噻吩環: 某些情況下,雜環(如噻吩)可以作為苯環的等排體,因為它們具有相似的平面結構和電子分布特征。
等排概念的意義:
在藥物設計中,系統地應用等排替換(稱為生物等排體替換)可以幫助藥物化學家:
- 優化先導化合物: 提高活性、選擇性。
- 改善藥物代謝動力學性質: 如增加代謝穩定性、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
- 降低毒副作用。
- 規避專利: 設計結構不同但活性相似的分子。
Isostere 描述的是一種基于結構和電子性質高度相似性的替代關系,這種相似性使得替換後的分子在生物體系中能産生相似的作用,是理解分子間相互作用和進行理性藥物設計的核心概念之一。
來源參考:
- 藥物化學原理 - 等排體概念 (ScienceDirect 是一個權威的科技文獻數據庫,其“化學”主題下的“等排體”詞條提供了專業定義和應用背景)
- 生物等排體在藥物設計中的應用 (美國化學會 ACS Publications 是化學領域頂級期刊出版社,該綜述文章詳細讨論了生物等排體的原理和應用)
網絡擴展資料
“Isostere”是化學和藥物設計領域的重要概念,指在分子中具有相似物理或化學性質的原子或基團,可互相替換而不顯著改變分子的整體性質。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定義
Isostere通常指結構不同但空間體積、電性或其他關鍵性質相近的原子或基團。這種替換常用于優化化合物的穩定性、代謝特性或生物活性。
-
應用領域
- 藥物設計:例如在HIV-1蛋白酶抑制劑中,研究人員合成了“羟基乙烯二肽異位體”(hydroxyethylene dipeptide isostere),通過替換天然肽鍵結構來增強藥物穩定性和抑制效果。
- 材料科學:通過異位體調整材料分子結構以改善性能。
-
作用機制
異位體替換可保持分子整體構型和功能,同時可能優化特定性質(如降低毒性、提高生物利用度)。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合成方法,可參考知網百科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