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isostatic是什麼意思,isostatic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isostatic英标

英:/',aɪsəʊ'stætɪk/

常用詞典

  • adj. 均衡說的;[地物] 地殼均衡的

  • 例句

  • Isostatic presses having all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滿足如下條件的等靜壓機。

  • All practical formulations of calculating isostatic anomaly were given.

    同時,本文還給出了具體計算均衡異常的實用公式。

  • The isostatic correction is actually the correction for crust thickness.

    均衡校正實際上是地殼厚薄不均的校正。

  • Involved in isostatic correction sometimes taken as the top of the asthenosphere.

    在均衡校正中有時将其作為軟流層的頂部。

  • 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it achieved the same results as the hot isostatic compaction.

    實驗表明準熱等靜壓可得到與等靜壓相同的結果。

  • 常用搭配

  • isostatic pressing

    n. 等靜壓制;等靜壓成形;等壓壓制;均壓法

  • hot isostatic pressing

    熱等靜壓;高溫等靜力壓制

  • isostatic press

    等靜壓機

  • 專業解析

    isostatic(地殼均衡的)是一個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中的核心概念,描述的是地球岩石圈(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剛性部分)在密度較低、可塑性較強的軟流圈之上達到重力平衡的狀态。其核心原理是:不同密度或厚度的岩石圈塊體,會通過垂直調整(如上升或下沉),最終使其總質量在某一補償深度上産生的壓力相等,從而達到漂浮平衡。

    其詳細含義與機制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1. 基本原理 - 阿基米德浮力原理的延伸: isostatic狀态類似于漂浮在水中的冰山。冰山高出水面的部分(如山脈)必然有更厚的部分沉入水下(如山根),使得冰山的整體密度與水的密度達到平衡。同樣,地殼上高聳的山脈,其地殼會向深處延伸形成“山根”,而海洋地殼較薄但密度較大,它們下方的地幔物質會相應上凸形成“反山根”,最終使不同區域單位面積柱狀體的總質量在某一深度(補償深度)相等。這種平衡确保了地表地形高低差異得以長期維持而不至于持續塌陷或擡升。這一原理是理解地球表面大尺度地形(如山脈、高原、海盆)形成和維持的基礎。

    2. 主要均衡模型:

      • Airy均衡模型:由George Biddell Airy提出。該模型假設地殼塊體具有均勻密度,但厚度不同。高山地區地殼厚,其底部深深插入密度更大的地幔中(形成山根);低窪或海洋地區地殼薄,其底部插入地幔較淺。地殼像不同厚度的木塊漂浮在水中,厚塊(高山)露出的高,沉入的也深。這解釋了為什麼大陸地殼(平均厚約30-50公裡)比大洋地殼(平均厚約5-10公裡)厚得多且平均海拔更高 。
      • Pratt均衡模型:由John Henry Pratt提出。該模型假設地殼塊體底部處于同一補償深度,但密度不同。高山地區地殼密度較低,而低地或海洋地殼密度較高。就像一個密度不均勻的木筏漂浮在水上,密度小的部分浮得高(高山),密度大的部分浮得低(海洋)。該模型在解釋某些區域(如大型高原邊緣)的均衡狀态時也有應用 。
    3. 均衡現象與地質應用:

      • 均衡調整:當作用于岩石圈的載荷發生變化時(如冰川消融導緻冰蓋移除,或大型沉積物堆積),原有的isostatic平衡會被打破。地殼為了恢複新的平衡,會發生緩慢的垂直運動。例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加拿大哈德遜灣地區在末次冰期後,因冰川消融卸載,地殼正在持續擡升(稱為冰川後回彈),這是典型的isostatic調整過程 。
      • 造山作用與高原形成:大型山脈或高原的形成(如青藏高原)會顯著增加地殼載荷,導緻其下方地殼增厚(Airy模式)或下地殼發生流動調整,最終達到新的isostatic平衡。理解這種平衡對于分析區域構造演化和地震活動至關重要。
      • 解釋大地水準面與重力異常:地球的實際形狀(大地水準面)和重力場分布受到地下密度分布不均(包括isostatic補償狀态)的顯著影響。測量和分析重力異常是驗證和量化地殼是否處于isostatic平衡狀态的重要手段。偏離均衡狀态(正均衡異常或負均衡異常)指示了地下的構造活動或密度異常 。
    4. 動态性與全球意義: isostatic平衡并非絕對靜止,而是一種動态平衡。闆塊構造運動(如碰撞、俯沖、裂谷)、岩漿活動、侵蝕沉積等地質過程持續改變着地表的載荷和地殼/地幔的密度結構,從而驅動持續的、緩慢的均衡調整。isostatic理論是連接地球表層地形、内部結構與動力學過程的關鍵橋梁,對于理解地球的長期演化、海平面變化以及地質災害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資料

    "isostatic" 是一個地質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專業術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詞義與詞性

    2.地質學中的應用

    3.材料科學中的含義

    4.其他領域擴展

    5.常見搭配與派生詞

    如需更具體的學科案例或技術細節,可進一步參考地質學或材料工程領域的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