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等基線;等升降線
isobase是地質學與地球物理學中的專業術語,指代地殼運動後形成的“等基線”或“均衡等高線”。它通常用于描述地殼因冰川消融、構造擡升等作用産生的均衡調整過程中,具有相同垂直運動幅度的連線。例如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研究者通過繪制isobase圖分析末次冰期後地殼反彈的時空分布規律。
這一概念與地殼均衡理論密切相關。根據劍橋大學地球科學系的研究,isobase的分布模式可揭示岩石圈黏彈性參數,為闆塊運動模型提供校驗依據。在工程地質領域,isobase數據被用于評估海岸線變遷風險,挪威地質調查局曾以此預測峽灣地區未來百年的相對海平面變化。
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出版的《構造地質學手冊》強調,isobase與等震線(isoseismal)存在本質差異——前者反映長期構造運動,後者表征地震能量瞬時傳播特征。這種區分對正确解讀地質圖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資料:美國地質調查局術語庫、劍橋大學地球科學年鑒、挪威地質調查局公報、AGU《構造地質學手冊》、斯德哥爾摩大學冰川動力學研究報告。
根據多個詞典和學術資源,"isobase" 是一個地理學術語,其核心含義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isobase" 是由詞根 "iso-"(意為"相等的")和 "base"(基線)組成的複合詞,中文翻譯為"等基線" 。該術語通常用于描述在地殼運動或冰川均衡調整研究中,連接具有相同垂直運動速率的點所形成的假想線。
詞源解析
應用領域 常見于地質學、冰川學研究,例如:
需注意該術語屬于專業詞彙,日常使用頻率較低。更詳細的學科應用可參考地理學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