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變壓線
isoallobar是氣象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指地圖上連接相同氣壓變化值的等值線。該詞由希臘語詞根組合而成:前綴“iso-”表示“相等”,“allo-”意為“變化”,而“bar”源于氣壓單位“bar”(巴),三者共同描述“氣壓變化量相等的區域”。
在天氣分析中,isoallobar用于研究氣壓系統的動态演變。例如,當冷鋒過境時,其後方常出現密集的isoallobar線,顯示短時間内顯著的氣壓上升。這類數據對預測風暴發展和風力變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世界氣象組織(WMO)将其列為中尺度氣象分析的基礎參數之一。
該術語最早見于20世紀初的氣象觀測記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檔案顯示,1912年氣象學家Vilhelm Bjerknes首次在鋒面理論研究中系統使用isoallobar概念,用以解釋氣團邊界的氣壓突變現象。
參考來源:
"isoallobar" 是一個氣象學專業術語,指代等變壓線(即地圖上氣壓變化相等的連線)。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與構成
該詞由前綴 "iso-"(表示“相等”)和 "allobar"(氣壓變化單位)組合而成,整體含義為“等量氣壓變化的線”。
定義與用途
在天氣圖中,isoallobar 用于連接過去特定時間段内(如3小時)氣壓變化值相同的點,幫助分析氣壓系統的移動和強度變化。
拼寫差異說明
部分詞典(如、3)顯示拼寫為 "isallobar",少一個字母"o",可能是拼寫變體或錄入錯誤。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來源(如)的拼寫形式。
相關概念對比
建議在學術場景中使用時,結合上下文确認拼寫及具體定義。如需更深入的氣象學原理,可參考專業氣象學詞典或教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