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等距平線
“isanomaly”是由前綴“is-”(表示“相等”或“相同”)和“anomaly”(異常)組成的複合詞,通常用于氣象學、統計學等領域,指代某地區或某時間段内特定指标(如溫度、降水量等)與其長期平均值或基準值的對比結果是否屬于異常狀态。例如,某地月平均溫度比30年曆史同期數據高2個标準差以上時,可判定該數據為“isanomaly”。
在氣候研究中,isanomaly常被量化為标準化異常值,其計算公式為: $$ Z = frac{X - mu}{sigma} $$ 其中$X$為觀測值,$mu$為曆史平均值,$sigma$為标準差。當$|Z|>2$時,通常被視為顯著異常。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在氣候監測報告中頻繁使用該指标分析極端天氣事件。
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地表溫度比工業化前基線高出1.45±0.12°C,屬于典型的高強度isanomaly案例。這種現象與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存在顯著相關性。
“isanomaly”可能存在拼寫混淆,實際存在兩個相關詞彙需要區分:
一、isanomal(正确拼寫)
二、anomaly(用戶可能混淆的詞彙)
建議:若您查詢的是氣象/地理術語,請确認拼寫為“isanomal”;若指一般異常現象,正确拼寫為“anomaly”。兩者屬于不同領域的專業詞彙,需根據上下文選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