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igenia是什麼意思,Iphigenia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iphigenia英标
美:/'ˌɪfədʒəˈnaɪə/
常用詞典
n. 依菲琴尼亞(邁錫尼王阿迦門家的女兒)
例句
Iphigenia in Tauris is a drama by the playwright Euripides, written between 414 BC and 412 BC.
《在陶洛人裡的伊菲吉妮娅》是劇作家歐裡庇得斯的一部作品,寫于公元前414年和412年間。
These findings are novel in many aspects, said Iphigenia Tzameli o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one of the study's first authors.
研究的第一作者之一,哈佛醫學院的Iphigenia Tzameli說“這些發現在很多方面是新的”。
A prophet told the commander of the expedition, Agamemnon, that he had to offer his daughter Iphigenia as a sacrifice to Artemis.
一位先知告訴遠征軍的統帥阿伽門農,讓他犧牲自己的女兒伊菲革涅亞,把她獻給阿耳特彌斯。
The king of Mycenae and leader of the Greeks in the Trojan War, who was the son of Atreus and the father of Orestes, Electra, and Iphigenia; His wife Clytemnestra killed him upon his return from Troy.
邁錫尼的國王,特洛伊戰争中的希臘聯軍統帥,阿特柔斯的兒子,俄瑞斯忒斯、伊萊克特拉以及依菲琴尼亞的父親。
專業解析
伊菲革涅亞(Iphigenia) 是希臘神話中一位著名的悲劇女性人物,其名字的含義和故事背景如下:
-
名字含義:
- 詞源:名字“Iphigenia”(希臘語:Ἰφιγένεια)通常被認為源自希臘語詞彙,可能意為“生而強大”(ἴφιος, iphios - 強大的 + γένος, genos - 出生、種族)或“強壯的出生”。另一種解釋将其與“犧牲”的概念聯繫起來,暗示她注定的命運。
- 象征意義:這個名字本身就預示了她的角色——一個出身高貴(邁錫尼公主),卻命運多舛、被強大的力量(神意、父權、戰争)所左右的女性。
-
神話背景與核心故事:
- 身份:伊菲革涅亞是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Agamemnon)和克呂泰涅斯特拉(Clytemnestra)的長女。她是著名英雄俄瑞斯忒斯(Orestes)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的姐姐。
- 關鍵事件 - 奧利斯獻祭:在希臘聯軍集結于奧利斯港(Aulis),準備啟航遠征特洛伊時,統帥阿伽門農因射殺了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Artemis)的聖鹿或誇耀自己的狩獵技藝而觸怒了女神。阿爾忒彌斯使海面風平浪靜,艦隊無法啟航。預言者卡爾卡斯(Calchas)宣稱,唯有将阿伽門農的愛女伊菲革涅亞獻祭給阿爾忒彌斯,才能平息女神的怒火,讓風再起。
- 欺騙與犧牲:阿伽門農在巨大的壓力(來自聯軍和兄弟墨涅拉俄斯)下,假意寫信召伊菲革涅亞來奧利斯,謊稱要讓她與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結婚。當伊菲革涅亞到來後,真相大白。在歐裡庇得斯(Euripides)的版本《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中,她經曆了從恐懼、憤怒到最終自願為希臘大業犧牲的心路曆程,展現了非凡的勇氣。在獻祭的最後時刻,阿爾忒彌斯憐憫她,用一隻鹿替代了她,并将她帶到陶裡斯(Tauris,今克裡米亞)擔任自己的女祭司。
- 陶裡斯的祭司:在陶裡斯,伊菲革涅亞的職責是主持用外鄉人獻祭阿爾忒彌斯的野蠻儀式。多年後,她的弟弟俄瑞斯忒斯和朋友皮拉得斯(Pylades)奉阿波羅之命來陶裡斯盜取女神神像,被當地人抓獲并準備獻祭。伊菲革涅亞認出了弟弟,姐弟相認。她設計欺騙了陶裡斯國王托阿斯(Thoas),三人帶着神像成功逃離,最終返回希臘。這個故事是歐裡庇得斯另一部悲劇《伊菲革涅亞在陶裡斯》的主題。
-
文化意義:
- 悲劇象征:伊菲革涅亞的故事是希臘悲劇中最震撼人心的主題之一,深刻展現了個人命運在神意、父權、政治利益和戰争需求下的脆弱與犧牲。她是無辜受害者、父權犧牲品,也是最終展現勇氣和智慧得以逃脫的女性形象。
- 藝術母題:她的故事激發了無數後世文學、戲劇(如歌德、拉辛的作品)、歌劇、繪畫和雕塑的創作,成為探讨犧牲、家庭倫理、戰争代價和女性命運的永恒母題。
參考來源:
- 伊菲革涅亞的神話故事主要記載于古希臘悲劇作家的作品,尤其是歐裡庇得斯(Euripides)的兩部同名悲劇《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Iphigenia in Aulis)和《伊菲革涅亞在陶裡斯》(Iphigenia in Tauris)。這些劇本是研究該人物最核心的文獻。可參考權威古典文學數據庫或譯本,如洛布古典叢書(Loeb Classical Library)或牛津世界經典叢書(Oxford World's Classics)的相關譯本。
- 關于名字含義和神話背景概述,可參考權威的神話辭典或百科全書,如《牛津古典詞典》(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或《希臘羅馬神話詞典》(The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Mythology by Pierre Grimal)。根據經典希臘神話文獻記載。
網絡擴展資料
Iphigenia(伊菲革涅亞)是源自希臘神話的重要名字,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
神話背景
她是希臘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與王後克呂泰涅斯特拉的長女。在特洛伊戰争前夕,其父阿伽門農因觸怒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被迫将伊菲革涅亞獻祭以求順風出征,但傳說中阿爾忒彌斯在最後一刻用鹿替換了她,并将其帶至陶裡斯成為女祭司。
-
名字構成與寓意
該名字由希臘語元素 "iphios"(強壯的) 和 "genes"(出生) 組成,字面可理解為「生來強大」或「擁有強大血統」,體現了古希臘對英雄血脈的崇拜。
-
現代使用
作為英文名,Iphigenia多用于女性,發音為 [ɪˌfɪdʒəˈnaɪə](近似「伊菲吉奈亞」)。由于典故涉及犧牲與救贖,該名字常被賦予「堅韌」「神聖使命」等象征意義,但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文學或學術領域。
-
文化影響
伊菲革涅亞的故事成為歐裡庇得斯、歌德等作家的重要創作題材,其形象常被用來探讨命運、戰争倫理與父權沖突等主題。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