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中斷請求
Normal interval timer mode with interrupt request.
具有中斷請求的正常間隔定時器模式。
A processor interrupt request is generated on completion of a transaction.
在完成事務時産生處理器中斷請求。
Just because a task is cancelable does not mean it needs to respond to an interrupt request immediately.
僅僅因為一個任務是可取消的,并不意味着需要立即對中斷請求作出響應。
Interrupt request with the low power mode ensures the low-power of heat meter in the aspect of software.
中斷請求配合低功耗模式從軟件方面保證了熱量表的低功耗。
Basically, a feature of the CPU that permits the machine to mask an interrupt request until the following instruction has been completed.
中央處理機的一種基本特性,在下一條指令執行完畢前允許屏蔽中斷請求。
|break request;[計]中斷請求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中,"中斷請求"(Interrupt Request,簡稱IRQ)是指硬件設備或軟件程式向處理器發出信號,要求其暫停當前任務并立即處理特定事件的機制。其核心作用是實現異步事件響應,提升系統實時性和資源利用率。
中斷(Interrupt)
指處理器在執行程式時,被更高優先級事件強制暫停當前指令流,轉而去執行特定服務程式(中斷處理程式)的過程。中斷結束後,處理器會恢複原任務執行。
來源: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s
請求(Request)
表示外部設備(如鍵盤、硬盤控制器)或内部異常(如除零錯誤)通過物理信號線或軟件指令向處理器發起服務需求的行為。
來源: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
硬件觸發
設備通過主闆上的IRQ線路發送電信號至中斷控制器(如8259 PIC或現代APIC),控制器仲裁優先級後通知CPU。
示例: 鍵盤按鍵觸發IRQ1,要求CPU讀取輸入緩沖區。
軟件觸發
通過INT
指令(x86架構)或系統調用(Syscall)主動發起軟中斷,常用于操作系統内核服務。
來源:Andrew S. Tanenbaum《現代操作系統》
類型 | 觸發源 | 典型應用場景 |
---|---|---|
硬件中斷 | 外部設備信號 | I/O設備數據傳輸完成 |
軟件中斷 | CPU執行特定指令 | 系統調用(如Linux INT 80h) |
可屏蔽中斷 | 可通過指令屏蔽 | 非緊急外設請求 |
不可屏蔽中斷 | 緊急事件(如硬件故障) | 内存校驗錯誤、電源故障 |
現代計算機系統采用高級可編程中斷控制器(APIC) 管理多核處理器的中斷分發,符合ACPI規範定義的全局中斷模型(Global System Interrupts)。
來源:ACPI Specification, Version 6.4
Interrupt request(縮寫為IRQ,中文譯作“中斷請求”)是計算機系統中用于協調硬件設備與處理器通信的重要機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IRQ是硬件設備向處理器發送的一種電子信號,用于請求處理器的即時響應。當外部設備(如鍵盤、鼠标、網卡等)需要執行操作或傳輸數據時,會通過中斷請求通知CPU暫停當前任務,優先處理該設備的需求。
核心作用
工作原理流程 ① 設備産生中斷信號 → ② 中斷控制器(如8259 PIC或APIC)接收并分配優先級 → ③ CPU保存當前任務狀态 → ④ 執行中斷服務程式(ISR)→ ⑤ 恢複原任務
典型應用示例
提示:早期的ISA總線僅有16個IRQ(0-15),而現代PCIe系統可支持數百個中斷請求通道。若遇到硬件沖突問題,可通過設備管理器查看當前IRQ分配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