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檔案傳輸程式
INTERLNK是英文"Interlink"的縮寫形式,在計算機領域特指DOS操作系統中的文件共享驅動程式。該程式由微軟公司于1991年隨MS-DOS 6.0版本首次推出,主要用于通過串行端口(COM)或并行端口(LPT)建立兩台計算機之間的直接連接,實現文件傳輸和外圍設備共享。
其技術原理基于客戶端-服務器架構,需要配合INTERSVR.EXE服務端程式使用。當客戶端計算機加載INTERLNK驅動後,可通過重定向符将服務端的磁盤驅動器映射為本機虛拟驅動器。例如服務端的C盤可能被映射為客戶端D盤,用戶可直接通過DOS命令進行文件讀寫操作。這種連接方式最高支持115,200 bps的傳輸速率,在早期局域網尚未普及時成為重要的數據傳輸方案。
根據《PC Mag》1993年的技術評測,INTERLNK在兼容性方面表現出色,支持從8086到80486的多代處理器架構。微軟官方文檔顯示,該程式能自動檢測LPT1-LPT3和COM1-COM4端口,通過三線串行電纜或雙向并行電纜建立連接。這種點對點連接方式無需額外網卡,為家庭用戶和小型企業提供了經濟實惠的跨設備數據交換方案。
INTERLNK(或寫作Interlnk)是DOS操作系統中的一個網絡命令,主要用于通過串口或并口連接兩台計算機,實現簡易的局域網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用途
INTERLNK是DOS 3.0及以上版本引入的命令,需配合服務端命令INTERSVR使用。它允許兩台計算機通過物理線纜(串口/并口)連接後,共享磁盤驅動器和打印機資源。例如,客戶端可将服務器的E盤映射為本地的G盤,直接訪問文件。
使用方法與配置
INTERLNK G=E
(将服務端的E盤映射為客戶端G盤),取消映射用INTERLNK G=
。CONFIG.SYS
文件中添加驅動加載命令DEVICE=C:DOSINTERLNK.EXE
。曆史背景與局限性
該命令是早期DOS系統實現低成本雙機通信的解決方案,適用于無網卡環境。但因傳輸速率低(依賴串/并口)和操作複雜,隨着網絡硬件普及逐漸被淘汰。
INTERLNK是DOS時代的簡易網絡工具,核心功能為雙機資源映射共享,需嚴格遵循驅動加載和物理連接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