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外] 紅外線照射
He has seen evidence of these warm dusty rings in infrared radiation picked up by the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他已經看到了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在紅外波段捕捉到的這類溫熱塵環的證據。
Herschel did more, discovering something we now call infrared radiation.
赫歇爾更進一步發現了某種我們現在叫做紅外輻射的事物。
A wideband transmissive infrared radiation thermometer is introduced.
介紹一種寬帶、透射式紅外輻射溫度計。
You may know that any objects infrared radiation, the wavelength is different.
您可能知道,任何物體都輻射紅外線,其波長是有差别的。
Greenhouse gases absorb this infrared radiation and trap the heat in the atmosphere.
溫室氣體吸收紅外輻射的熱量,并且把這個熱量保存在大氣層中。
紅外輻射(Infrared Radiation)是指波長介于可見光紅光與微波之間(約750納米至1毫米)的電磁輻射。其核心特征與應用如下:
人眼無法直接感知紅外輻射,但可通過熱效應(如皮膚溫暖感)或專用設備(如熱成像儀)檢測。其波長長于可見光,頻率範圍為430 THz至300 GHz。
所有溫度高于絕對零度(-273.15°C)的物體均自發輻射紅外線,輻射強度與物體溫度呈正相關(斯特藩-玻爾茲曼定律)。
波段 | 波長範圍 | 典型應用場景 |
---|---|---|
近紅外 | 0.75–1.4 μm | 光纖通信、夜視設備 |
中紅外 | 1.4–3 μm | 化學分析(如FTIR光譜) |
遠紅外 | 3 μm–1 mm | 天文觀測、熱成像醫學診斷 |
通過探測物體表面紅外輻射生成溫度分布圖,用于建築能耗評估、電氣設備故障檢測及醫療診斷(如乳腺癌篩查)。
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如CO₂、水蒸氣)吸收地表紅外輻射,是溫室效應的物理基礎。
分子振動/轉動能級躍遷産生特征紅外吸收譜,用于材料成分鑒定(如毒品檢測、文物分析)。
權威參考來源:
Infrared radiation(紅外輻射)是電磁波譜中介于可見光和微波之間的不可見輻射形式,其波長範圍通常為700納米到1毫米(對應頻率約430 THz到300 GHz)。以下是關于它的詳細解釋:
紅外輻射按波長可分為:
若需進一步了解紅外輻射的數學公式(如普朗克輻射定律),可參考:
$$
B_lambda(T) = frac{2hc}{lambda} frac{1}{e^{hc/(lambda k_B T)} - 1}
$$
該公式描述了黑體輻射的強度與波長、溫度的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