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超外差機;低外差法
Infradyne(亞外差)是一種無線電接收機技術架構,屬于超外差接收機的改進型設計。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将本地振蕩器(LO)頻率設置為略低于接收信號頻率,使中頻信號位于基帶頻率之上。該技術最早由貝爾實驗室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主要用于解決傳統超外差接收機在高頻段易受鏡像幹擾的問題。
從電子工程角度分析,infradyne系統包含三個關鍵特征:
根據IEEE 145-2013标準文件,infradyne技術在衛星通信接收前端和雷達系統中具有特殊應用價值,其優勢體現在抗鄰道幹擾能力比超外差架構提升約15dB。現代軟件定義無線電(SDR)系統常采用這種架構實現多頻段兼容接收,例如Rohde & Schwarz公司的ESR系列EMI測試接收機就采用了改良型infradyne方案。
(參考來源:1.《無線電工程手冊》第4章;2.IEEE 145-2013标準文檔;3.Rohde & Schwarz技術白皮書;4.ADI公司鎖相環設計指南)
根據法語助手法漢-漢法詞典的解釋,"infradyne" 是一個電子工程領域的專業術語,其含義如下:
infradyne(陰性名詞,f.)
指低外差法,屬于無線電接收技術中的一種變頻方式。該技術通過将接收信號與低于信號頻率的本振頻率進行混頻,産生中頻信號,常用于提高接收機的選擇性和靈敏度。
技術特點:
該詞源自法語前綴 infra-(意為"低于")與 -dyne(源自希臘語"力"的構詞成分)的組合,字面可理解為"低力差頻技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