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ropriator是什麼意思,impropriator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聖俸受贈者
專業解析
Impropriator(聖俸代領人)指在英國國教會曆史上,通過購買或繼承方式獲得教會聖俸(benefice)收益權的世俗人士或團體。該術語源于教會財産“impropriation”(聖俸撥歸俗用)制度,具體含義如下:
1.核心定義與曆史背景
- Impropriator 是聖俸的世俗持有者,有權收取原屬教區的收入(如什一稅、土地租金),但不承擔牧靈職責。這一制度起源于16世紀英國宗教改革時期,亨利八世解散修道院後,大量教會土地和收入被王室出售給世俗領主。
- 例如,某貴族購買原修道院所屬教區的聖俸權後,即成為該教區的 impropriator,可獲取其經濟收益,但需另聘牧師(curate)負責教務。
2.職責與争議
- 經濟權利:Impropriator 獨占聖俸收入的大部分(通常2/3以上),僅支付少量薪水給實際負責教務的牧師。
- 宗教義務:需确保教區有合格牧師主持禮拜,但常因吝于支付薪水導緻偏遠地區牧師貧困化,引發18-19世紀教會改革運動。
- 與 Appropriator 的區别:Appropriator 指獲得聖俸的教會機構(如修道院),而 impropriator 特指世俗持有者。
3.制度消亡與影響
- 19世紀《聖俸法》(1838-1925)逐步要求 impropriator 将聖俸權歸還教會或協商補償。至20世紀初,該制度基本廢除,教區收入改歸主教指派的正規牧師。
- 曆史影響:加劇了英國國教會的財富分配不均,是宗教改革後世俗勢力介入教會管理的典型體現。
權威參考來源:
- 《牛津基督教史》(Oxford History of Christianity),牛津大學出版社,相關章節論述宗教改革時期的聖俸制度變遷。
- 《英國教會法詞典》(A Dictionary of English Ecclesiastical Law),詳細區分 impropriator 與相關術語的法律定義。
- 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ædia Britannica)"Tithe" 條目,分析聖俸收益權分配機制及社會争議。
網絡擴展資料
單詞impropriator 是動詞impropriate 的名詞形式,其核心含義與“占用、挪用或移交私人保管”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源與基本含義
- 詞根解析:源于拉丁語 impropriatus(意為“被占有的”),由 im-(表否定或強調)和 proprius(意為“自己的”)構成。
- 動詞定義(impropriate):
指将公共財産(尤指教會資産)轉為私人所有,或未經授權占用、挪用資源(如資金、土地等)。在法律或曆史語境中,常用于描述資産歸屬的非法轉移。
2.名詞解釋(impropriator)
- 核心含義:指實施“impropriate”行為的主體,即占用或挪用財産的個人或實體。
- 曆史背景:在英國宗教改革時期,常指通過法令将原屬修道院的土地或資産占為己有的私人或機構。
- 現代用法:可泛指任何未經授權占用公共或他人資源的個人/組織,例如企業資金挪用者。
3.例句與語境
-
曆史案例:
“During the dissolution of monasteries, many nobles became impropriators of church lands.”
(修道院解散期間,許多貴族成為教會土地的占用者。)
-
商業場景:
“The auditor discovered that the CEO acted as an impropriator of company funds.”
(審計發現CEO挪用了公司資金。)
4.相關詞彙辨析
- 近義詞:appropriator(合法或非法占用者)、usurper(篡奪者)。
- 反義詞:trustee(受托人)、custodian(保管人)。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詞源考證或曆史案例,可以參考權威法律詞典或英國宗教改革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