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ɪki/ 美:/'ˈɪki/
比較級:ickier 最高級:ickiest
adj. 讨厭的;過分甜的;粘得讨厭的
n. 令人作嘔的人
There are many icky things on my fingers.
我的手指上有很多黏糊糊的東西。
I noticed the icky color of the young man's clothes at once.
我一下就注意到了那個年輕人衣服的惡心顔色。
The icky smile on his face was creepy.
他臉上惡心的笑容讓人毛骨悚然。
She could feel something icky on her fingers.
她可以感覺到手指上有種黏糊糊的惡心玩意。
The food is really icky.
食物真的黏糊糊。
This cake tastes icky. Do I have to eat it?
這蛋糕太甜了,我一定得吃嗎?
Did you see the icky brown color of her hair?
你有看見她那難看的棕發嗎?
They make me feel really icky and gross and uncomfortable.
它們讓我覺得讨厭、惡心并且不舒服。
adj.|evil/rank/unpleasant/poisonous;讨厭的;過分甜的;粘得讨厭的
"icky" 是一個非正式英語形容詞,常用于口語中表達對某事物的強烈厭惡感。根據《牛津英語詞典》,該詞最早記錄于1938年,可能源自"icky-boo"(嬰兒用語)或與"sticky"(黏糊的)發音相關聯。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物質層面的不適感
指物體黏膩、滑溜或污濁的觸感,例如:"The floor was icky with spilled soda"(地闆被灑出的汽水弄得黏糊糊的)。這種用法常見于日常生活場景描述,《韋氏詞典》将其歸類為觸覺引發的負面體驗。
情感層面的排斥反應
延伸為心理上的反感,如面對道德上可疑的行為時:"I get an icky feeling when people lie to my face"(當人們當面說謊時,我會産生不適感)。劍橋詞典指出這類用法多用于表達道德或審美判斷。
該詞在語體上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常見于青少年群體和流行文化中。值得注意的是,《柯林斯英語語料庫》數據顯示,近20年"icky"的使用頻率增長了37%,現多出現在社交媒體對話、影視劇台詞等非正式語境中。同義詞包括"gross"(惡心的)、"yucky"(讨厭的),但"icky"更側重即時生理反應,而"disgusting"(令人作嘔的)則程度更強。
單詞icky 的詳細解釋如下: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