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hjuːmə'resk/
n. 诙諧曲;滑稽調;幽默曲
n.|scherzo;诙諧曲;滑稽調;幽默曲
humoresque(中文譯作“幽默曲”或“诙諧曲”)是源于19世紀歐洲音樂與文學領域的術語,主要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音樂體裁
在音樂中,humoresque指一種短小活潑的器樂小品,通常以幽默、輕快的旋律為特征,結構自由且富有即興感。該體裁由德國作曲家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于1839年首創,後因捷克作曲家安東甯·德沃夏克(Antonín Dvořák)創作的《八首幽默曲》(Op. 101)聞名,其中第7首《降G大調幽默曲》成為經典。此類作品常通過節奏變化與和聲對比營造诙諧或略帶憂郁的氛圍,是浪漫主義時期“性格小品”的重要分支。
文學形式
在文學中,humoresque指一種短篇叙事文體,以誇張、諷刺或荒誕的情節反映社會現象。例如俄國作家契诃夫(Anton Chekhov)的短篇小說常被歸入此類,其作品通過幽默筆觸暗含對人性與時代的深刻批判。這一形式強調“幽默”背後的雙重性,即表面輕松與内核嚴肅的結合。
詞源與演變
該詞源自德語“Humoreske”,詞根為拉丁語“humor”(體液),引申為“情緒”。19世紀浪漫主義藝術家主張用藝術表達個人情感,humoresque由此成為融合戲谑與抒情的創作載體。現代英語中,該詞亦可泛指标題或氛圍輕松的作品片段。
參考來源
“Humoresque”是一個源自英語的術語,在音樂領域具有特定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性與基本定義
音樂體裁特征
代表作品
發音與擴展
該詞較少用于日常語境,主要出現在古典音樂領域描述特定曲風。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作曲家或作品細節,可參考音樂史資料或樂譜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