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立人
The fossil skull is the only wholly preserved skull of a homo erectus in China.
這個頭骨化石是目前我國僅存的直立人頭骨。
First discovered in 1891 in Indonesia, Homo erectus is one of the best known ancient hominids.
自1891年在印度尼西亞被首次發現以來,直立人已經成為最著名的古人類之一。
The same dispute exists with Homo erectus , Homo sapiens archaic and homo sapiens sapiens .
存在同樣的争議與 直立人 , 智人古老 和 智人智人 。
Two crania, Nanjing 1 and Nanjing 2, were found in a cave near Nanjing in 1993, and referred to as Homo erectus.
1993年在南京湯山葫蘆洞發現了2具人類頭骨化石——南京1號頭骨和南京2號頭骨。
This precursor to Homo Erectus was a tool user (more than a tool-maker), had campsites, and was using fire as early as 3,000,000 BCE.
能人是直立人的前身,他們能夠使用工具(不僅能制造工具),有自己的營地,而且早在公元前3百萬年就能使用火。
Homo erectus(直立人)是已滅絕的古人類物種,屬于人科人屬,其生存年代約為200萬年前至約14萬年前。該物種被認為是人類演化史上的關鍵過渡類群,具有以下特征和意義:
分類與命名
Homo erectus由荷蘭解剖學家杜布瓦于1891年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首次發現,其學名意為“直立的人”,因其骨骼化石顯示其已完全適應直立行走。學界普遍認為,Homo erectus起源于非洲,并擴散至亞洲和歐洲,是首個走出非洲的人類祖先。
形态特征
直立人平均腦容量約為900-1100立方厘米,較早期人屬物種顯著增大。其顱骨厚實,眉脊突出,面部扁平,牙齒較小。股骨和骨盆結構表明其已具備高效的雙足行走能力。
文化與技術
考古證據顯示,Homo erectus能系統制作阿舍利手斧等石器工具,并可能掌握用火技術。在肯尼亞的考古遺址中發現了距今約150萬年的用火痕迹,推測其用于烹饪和防禦。
遷徙與分布
化石證據表明,Homo erectus在約180萬年前從非洲遷移至歐亞大陸。中國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和格魯吉亞德馬尼西的化石均為其代表性種群。
滅絕與演化關系
學界推測,Homo erectus可能在與其他古人類物種(如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的競争或環境變化中逐漸滅絕。部分學者認為,亞洲的直立人可能是智人的直接祖先之一。
參考資料:
Homo erectus(直立人)是古人類學中的重要物種,其解釋如下:
定義與分類
Homo erectus是拉丁語,意為“直立的人”,屬于人科(Hominidae)人屬(Homo)的一個已滅絕物種。其顯著特征是完全適應直立行走,腦容量介于現代人類(Homo sapiens)與更早的南方古猿之間,約為600-1200毫升。
生存時間與分布
直立人生活在約180萬年至30萬年前,主要分布于非洲、亞洲和歐洲。學界普遍認為其起源于非洲,後擴散至歐亞大陸。
關鍵特征
重要化石發現
中國境内發現的代表化石包括元謀人(約170萬年前)、藍田人(約110萬年前)、北京人(約70萬年前)等,均屬于直立人亞種。爪哇猿人(Homo erectus erectus)則是東南亞的典型代表。
演化意義
直立人是人類演化過程中首個走出非洲的物種,為後續智人(Homo sapiens)的擴散奠定了基礎。其滅絕原因可能與氣候變化、資源競争及與其他人種的融合有關。
發音:英式[ˌhɒməʊ ɪˈrektəs],美式[ˌhoʊmoʊ ɪˈrektəs]。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化石或文化遺存,可參考權威考古學文獻或博物館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