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異形吸蟲病
異形吸蟲病(heterophyiasis)是由異形吸蟲屬(Heterophyes)寄生蟲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蟲病。該疾病主要通過食用含有活體幼蟲的未煮熟或生的淡水魚類傳播,蟲體寄生在人體小腸黏膜内,引發局部炎症反應。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感染後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腸道不適,嚴重時可能因蟲卵通過血液擴散至心髒、腦部等器官,導緻心肌炎或神經系統并發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确診需通過糞便樣本顯微鏡檢查發現特征性蟲卵,現代分子檢測技術如PCR可輔助鑒别蟲種。
治療方面,《臨床微生物學手冊》推薦使用吡喹酮(praziquantel)單劑療法,該藥物通過破壞寄生蟲表皮結構發揮殺蟲作用,治愈率達90%以上。預防措施強調徹底烹饪魚類食品,在流行區域避免生食淡水魚。
參考資料:
3.《臨床微生物學手冊》第12版
heterophyiasis 是一個醫學術語,指由異形吸蟲(Heterophyidae科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疾病,中文譯名為“異形吸蟲病”。以下是詳細解釋:
發音與詞源
該詞發音為英式 [ˌhetərəʊfɪˈaɪəsɪs],美式 [ˌhetəroʊfɪˈaɪəsɪs],由“hetero-”(異形)和“physis”(自然、生物)組合而成,後綴“-iasis”表示疾病狀态。
疾病特征
屬于寄生蟲感染,人類通過食用未煮熟的含囊蚴魚類感染。成蟲寄生于小腸,可能引發腹瀉、腹痛等症狀,嚴重時可導緻黏膜潰瘍或蟲卵進入血液循環。
相關術語
與其相關的詞彙包括:
若需了解具體診斷或治療方法,建議參考醫學專業文獻或咨詢醫療機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