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異時性
Heterochronism(異時性)是一個跨學科術語,主要應用于生物學和地質學領域。在生物學中,它指生物體發育過程中不同組織或器官在時間序列上出現的差異現象,例如某一生理特征的加速或延遲成熟。這種現象最早由德國生物學家恩斯特·海克爾提出,用于解釋進化過程中發育時序改變對物種形态的影響。
在地質學領域,該術語描述不同地質時期形成的岩石層在空間上的異常疊加現象,例如因構造運動導緻古地層覆蓋在新地層之上,這種現象被稱為"地層倒置"。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研究案例顯示,這種異時性結構對重建地質曆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英國牛津大學進化發育生物學研究中心2021年的研究報告指出,異時性機制在物種分化中發揮關鍵作用。例如蝾螈幼體性成熟(幼體生殖)的進化,就是典型的時間維度上的發育異變。這種時序變異既可能源于基因調控網絡的變化,也可能受環境因素誘導産生。
參考文獻:
Heterochronism(異時性)是生物學中的一個術語,主要指生物體在進化或發育過程中,不同器官、組織或特征在生長速率或時間上出現差異的現象。這種差異可能導緻形态、功能或成熟階段的顯著變化,是研究生物進化機制的重要概念之一。
定義與機制
異時性描述了生物發育過程中,某些特征的發育時間相對于祖先或其他特征發生偏移的現象。例如,某個器官可能加速發育(如提前成熟),或延遲發育(如保留幼體特征),從而形成新的物種特征。
類型與實例
進化意義
異時性通過改變發育時序,為自然選擇提供變異基礎,是物種適應環境變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該詞源自希臘語“hetero-”(不同)和“chronos”(時間),直譯為“時間差異”。在文獻中,常與“heterochrony”混用,但嚴格來說,heterochronism更偏向現象描述,而heterochrony側重機制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