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鳳頭雨燕科
Hemiprocnidae(樹雨燕科)是鳥綱雨燕目(Apodiformes)下的一個科,其成員統稱為“樹雨燕”。該類群的顯著特征為栖息時可在樹枝上直立站立,這一行為與大部分雨燕科(Apodidae)物種無法在平面上直立的特點形成鮮明對比。
從形态學角度看,Hemiprocnidae物種的體型通常較典型雨燕更大,體長可達25-30厘米,具有分叉較淺的尾羽和金屬光澤的羽毛。其頭部的羽冠結構是重要的鑒别特征,尤其在求偶展示中發揮重要作用。據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記載,該科現存4個物種,主要分布于東南亞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森林生态系統中。
行為生态學研究表明,樹雨燕的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40-50公裡,捕食行為以空中捕捉飛蟲為主。其巢穴多築于高大喬木的橫向枝幹上,使用唾液混合植物材料粘合而成,這種營巢方式在雨燕目中具有獨特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評估顯示,受栖息地縮減影響,部分樹雨燕物種已被列為近危等級。
系統發育分析表明,Hemiprocnidae與雨燕科的分化時間可追溯至漸新世時期,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骨骼結構(如趾骨比例)和生态習性上。當前該科的模式屬為Hemiprocne,其命名源自希臘語“hemi”(半)與“prokne”(神話中的燕形生物),意指其介于雨燕與燕鷗之間的形态特征。
Hemiprocnidae(鳳頭雨燕科)是鳥綱雨燕目(Apodiformes)下的一個科,主要包含以下信息:
1. 定義與分類
該科僅有1屬(鳳頭雨燕屬,學名Hemiprocne),包含4種鳥類,例如鳳頭雨燕(Hemiprocne coronata)。其分類地位與雨燕科(Apodidae)、蜂鳥科(Trochilidae)同屬雨燕目,但形态和習性存在差異。
2. 形态特征
鳳頭雨燕體型類似普通雨燕,但頭部有明顯羽冠,跗骨裸露或幾乎全裸,尾羽羽幹不突出。這類鳥類的飛行能力極強,常栖息于森林或開闊地區。
3.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于東南亞、新幾内亞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為留鳥(不遷徙)。中國境内僅記錄鳳頭雨燕一種。
4. 詞源解析
科名“Hemiprocnidae”由希臘詞根組成:
該科鳥類因頭部特征和分類地位得名,兼具生态與語言文化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