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毒蜥科;串珠蜥科
Helodermatidae(毒蜥科)是爬行綱有鱗目下的一科,包含現存最古老的有毒蜥蜴物種。該科僅存1屬2種,即希拉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和墨西哥毒蜥(Heloderma horridum),二者均分布于北美及中美洲幹旱地區。
形态特征
毒蜥科動物體表覆蓋顆粒狀鱗片,并帶有橙黃或粉紅色斑紋。其下颌特化出毒腺導管,毒液通過溝槽狀牙齒注入獵物體内。這種演化特征與蛇類獨立發展,為趨同進化案例。
毒液機制
毒液含降血糖素(exendin-4),該成分已被用于2型糖尿病藥物開發(如艾塞那肽)。其捕食行為兼具防禦性與捕食性功能,區别于多數蛇類的純捕食性毒素。
生态地位
作為中生代恐龍的同期物種,毒蜥科被稱為"活化石"。化石記錄顯示其形态特征1億年來未發生顯著改變,為研究爬行動物演化提供關鍵證據。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将墨西哥毒蜥列為易危物種。栖息地破碎化與非法寵物貿易為主要威脅,美國與墨西哥已建立跨境保護區實施聯合保護。
Helodermatidae(毒蜥科)是爬行動物中的一個科,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唯一有毒蜥蜴類群
該科包含現存蜥蜴中唯一具有毒腺的物種,代表物種包括吉拉毒蜥(Heloderma suspectum)和墨西哥毒蜥(Heloderma horridum)。
形态與毒性機制
毒腺位于下颌,通過溝槽狀牙齒将毒液注入獵物傷口。其毒液含神經毒素和出血毒素,但咬傷對人類通常不緻命,主要用于防禦和捕食小型動物。
分類學地位
屬于有鱗目(Squamata),現存僅1屬2種,分布于美洲西南部幹旱地區。化石記錄顯示該科在白垩紀時期已有分布。
補充說明:該科名稱源自希臘語"helos"(釘狀突起)和"derma"(皮膚),指其體表覆蓋顆粒狀鱗片。雖然毒性顯著,但毒蜥科動物行動緩慢,主要捕食鳥蛋和幼年哺乳動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