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hærəs; həˈræs/ 美:/'həˈræs,ˈhærəs/
騷擾
過去式:harassed 過去分詞:harassed 現在分詞:harassing 第三人稱單數:harasses
CET6,GRE,SAT
v. 騷擾,(使)困擾(或煩惱);反複襲擊
The man was accused of harassing female.
這名男子被指控騷擾女性。
He has harassed me with evidence for days.
他拿着證據恐吓我好幾天了。
Don't harass your brother when he is doing his homework.
哥哥做作業的時候你不要去煩擾他。
She claims she has been sexually harassed at work.
她聲稱在工作中受到性騷擾
He has sent hither swarms of officers to harass our people.
他派遣大批官員到這裡騷擾我們的人民。
Governments have been known to snoop on and harass innocent citizens in the past.
衆所周知,政府過去一直監視和侵擾無辜市民。
Companies will still harass you via SMS.
你仍會收到垃圾短信。
He will bring up your past to haunt and harass you.
他将帶你回到從前,困擾和騷擾你。
C: Talk to you later guys, I'm off to harass the cat.
第三隻說:先不跟你們聊了,我要去逮貓了。
vt.|trouble/irk;使困擾;使煩惱;反複襲擊
Harass(騷擾)指通過重複、持續的行為對他人造成困擾、恐吓或心理壓迫,其核心特征包括行為的主觀惡意性和對受害者權益的侵害。該詞在法律、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場景中均具有重要含義。
定義與法律界定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harass"源于法語“harasser”,原意為“使疲憊”,現代用法強調蓄意幹擾或威脅他人。法律層面,美國《平等就業機會法》将職場騷擾定義為基于種族、性别等因素的敵意行為,受害者可依法提起訴訟(來源:美國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官網)。
常見形式
包括言語侮辱、網絡暴力(如惡意評論)、跟蹤監視、物理威脅等。劍橋詞典指出,該行為需達到“使受害者感到不安或危險”的程度才構成騷擾。
社會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長期受騷擾可能導緻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英國《2010年平等法案》明确将騷擾列為反社會行為,違者需承擔民事賠償或刑事責任(來源:英國政府立法文件庫)。
"Harass" 是一個動詞,發音為 /həˈræs/(英式)或 /həˈræs/、/ˈhærəs/(美式),核心含義是通過重複的、不受歡迎的行為對他人造成困擾、威脅或心理壓力。以下是詳細解析:
提示:使用該詞時需注意其嚴重性,避免在非惡意語境中誤用。若涉及法律問題,建議咨詢專業人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