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ˈhænəbəl/
n. 漢尼巴爾(男子名);漢尼拔(公元前247~前183,迦太基名将、統帥)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chilling portrayal of Hannibal Lecter.
他以飾演令人毛骨悚然的漢尼拔•萊克特而著稱。
Dr. Hannibal Lecter returns in novel Hannibal Rising.
漢尼拔·萊柯特醫生在小說《少年漢尼拔》中再次出現。
Rehearsals, as you see, are under way, for a new production of Chalumeau's Hannibal.
諸位請看,我們正在彩排夏盧莫的新劇《漢尼拔》。
Hannibal Lecter: What was it?
漢尼拔:是什麼?
Hannibal Lecter: What did you do?
梗漢尼拔召:你譽做煥什麼了圖?
Hannibal 是一個具有多重曆史與文化含義的專有名詞,以下為詳細解釋:
古迦太基軍事統帥(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83年),被公認為曆史上最傑出的戰略家之一。他在第二次布匿戰争中率領軍隊與戰象翻越阿爾卑斯山,突襲羅馬共和國,創造了軍事史上的經典案例。其著名戰役包括坎尼會戰(以少勝多的包圍戰術典範)。漢尼拔的軍事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羅馬曆史學家李維稱其為“羅馬最危險的敵人”。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故鄉,因他的小說《湯姆·索亞曆險記》而聞名。該市保留了19世紀風貌,設有馬克·吐溫博物館,成為文學愛好者的重要文化地标。
以上内容綜合曆史文獻、地理文化及文學研究,引用來源均為權威學術與文化機構。
Hannibal(漢尼拔)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迦太基名将漢尼拔·巴卡(前247-前183年),以第二次布匿戰争中率軍穿越阿爾卑斯山、用大象進攻羅馬的軍事壯舉聞名,是羅馬帝國最著名的敵人之一。
常作為堅韌與戰略智慧的象征,出現在文學、影視作品中(如美劇《漢尼拔》),但需注意與虛構角色區分。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背景或發音示例,可參考新東方詞典及詞源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