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hɑːfpeni/ 美:/'ˈhæfpeni/
複數 halfpence
n. (英)半便士銅币;小錢
adj. 半便士的;微不足道的
Not a halfpenny the worse.
毫不遜色,一點也不差。
After that there wasn't a halfpenny left.
那以後,連半便士也不剩了。
Don't bother her with such halfpenny things.
不要用這種微不足道的事情來打擾她。
little villainous-looking and dirty shops [in which] an enormous business is transacted in the sale of milk for the manufacture of halfpenny ices.
1877年,托馬斯和史密斯在寫倫敦街頭生活中這樣描述:許多看起來髒兮兮的小商店裡進行着買賣生産半便士冰激淩的牛奶的交易。
Twelve shillings for the furniture and oilcloth one pound four and one penny for the general district and special rates and one pound one and fivepence halfpenny for poor rate .
家具和油布十二先令,統稅和特稅一鎊四先令一便士,濟貧稅一鎊一先令五個半便士。
n.|brass farthing/stiver;(英)半便士銅币;小錢
adj.|bit/negligible;半便士的;微不足道的
halfpenny(複數形式:halfpennies 或 halfpence)是英國曆史上一種小額硬币的名稱,具有以下詳細含義:
基本定義與價值
halfpenny 的字面意思是“半便士”(half penny)。它是英國舊貨币體系(1971年十進制改革前)中面值最小的硬币之一,價值相當于1/2便士(penny),或1/480英鎊(£)。在口語中常被縮寫為“ha’penny” 。
曆史背景與流通
該硬币最早可追溯至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并持續鑄造和流通至20世紀。最後一次鑄造用于流通的halfpenny硬币是在1967年,并于1969年8月1日正式停止流通,為1971年的十進制貨币改革(1英鎊=100新便士)做準備。曆史上存在多種材質(如銀、銅、青銅)和設計的halfpenny硬币。
詞源與拼寫
單詞“halfpenny”源自古英語 healfpenig(healf = half, penig = penny)。其複數形式有兩種:
引申與文化意義
現代用法
雖然已不再流通,但“halfpenny”一詞仍用于指代曆史上的硬币,或在特定語境下(如曆史研究、文學、錢币學)提及。在極少數涉及舊貨币計算的場合(如處理曆史遺産或特定合同),其價值概念可能仍有意義。
參考來源:
以下是關于“halfpenny”的詳細解釋:
名詞解釋
形容詞用法
描述“半便士的”或“小額的”,如“halfpenny tax”(小額稅款)。
複數形式:
複數有兩種形式:
發音:
英式音标為/ˈheɪpni/,美式音标為/ˈheɪpni/。
姓氏來源:
作為英語姓氏(如“Halfpenny”),可能源于對窮人或小個子的綽號,或蓋爾語姓氏的英語化形式。
詞源:
源自古英語“healfpenigwurð”(半便士價值),由“half”(半)和“penny”(便士)組合而成。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背景,中的詞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