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emophilus是什麼意思,haemophilu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嗜血杆菌
例句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haemophilus parasuis infection in swine were stu***d.
研究豬副豬嗜血杆菌感染的病理變化。
Caused by common pathogens wer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and Moraxella bacteria Mora.
引起感染的常見病原體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鍊球菌和卡他莫拉菌。
In children 3 months to 5 years of age, the primary organism responsible for meningitis is 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
引起3個月至5歲小孩感染的細菌以 B 型流感嗜血杆菌為主。
Haemophilus had 1, 800 genes.
嗜血杆菌(Haemophilus)擁有1800個基因。
Haemophilus ducreyi (causes chancroid)
杜克雷嗜血杆菌(造成軟下疳)
同義詞
n.|hemophilus;嗜血杆菌
專業解析
Haemophilus(嗜血杆菌屬)是一類革蘭氏陰性、微小、多形性的杆菌或球杆菌。它們屬于巴斯德菌科(Pasteurellaceae),是兼性厭氧菌,這意味着它們可以在有氧和無氧環境下生長,但在有氧環境中生長更佳。
該屬細菌最主要的特征是生長需要特定的生長因子,這些因子存在于血液中,這也是其屬名“Haemophilus”(意為“嗜血”)的來源。具體來說,它們需要:
- X因子(X Factor):指血紅素(hemin)或其它鐵卟啉類物質。這些物質是細菌合成細胞色素、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物酶所必需的酶類(如細胞色素氧化酶、過氧化氫酶、過氧化物酶)的輔基。
- V因子(V Factor):指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這些是脫氫酶反應中的輔酶,參與能量代謝。
最重要的物種: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 緻病性:流感嗜血杆菌是嗜血杆菌屬中最具臨床重要性的物種。它可以引起多種人類感染,尤其是在嬰幼兒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
- 侵襲性疾病:主要由具有莢膜的b型菌株(Hib)引起,包括腦膜炎、會厭炎(聲門炎)、敗血症、肺炎、化膿性關節炎、骨髓炎等。在廣泛接種Hib疫苗前,Hib是5歲以下兒童細菌性腦膜炎的主要病因。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資料,Hib感染曾是兒童細菌性腦膜炎的首要原因,可導緻死亡或永久性神經損傷。
- 非侵襲性疾病:主要由無莢膜菌株引起,包括中耳炎(中耳感染)、鼻窦炎、結膜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尤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
- 分型:根據莢膜多糖抗原,有莢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可分為a-f六個血清型,其中b型(Hib)毒力最強,是過去引起嚴重侵襲性疾病的主要類型。無莢膜的菌株稱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NTHi),主要引起黏膜表面的局部感染。
- 預防:針對Hib的疫苗是預防侵襲性Hib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将Hib疫苗納入所有國家的常規免疫規劃。
其他重要物種:
- 副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influenzae):通常存在于人類口腔和咽喉部,是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之一。它隻需要V因子(NAD),不需要X因子。通常被認為是機會緻病菌,可能與心内膜炎、尿道感染、膿腫等有關,但緻病性遠低于流感嗜血杆菌。
- 杜克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 ducreyi):是軟下疳(一種性傳播疾病)的病原體。它需要X因子,但V因子需求不定。
- 溶血嗜血杆菌(Haemophilus haemolyticus):通常存在于上呼吸道,需要X和V因子。它是嗜血杆菌屬中溶血能力最強的,但通常不緻病或緻病性很弱。
- 副嗜沫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phrohaemolyticus):與副流感嗜血杆菌類似,存在于口腔,需要V因子。偶爾與咽炎、心内膜炎等有關。
分類學:嗜血杆菌屬的分類基于其對X因子和V因子的需求、溶血能力、生化反應(如吲哚、脲酶、鳥氨酸脫羧酶)以及遺傳學分析。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Taxonomy數據庫提供了該屬的詳細分類信息。
Haemophilus(嗜血杆菌屬)是一類需要特定血液生長因子(X因子和/或V因子)的革蘭氏陰性杆菌。其中,流感嗜血杆菌(尤其是Hib)是重要的人類病原體,可引起嚴重的侵襲性疾病和呼吸道感染。其他種類如副流感嗜血杆菌等多為機會緻病菌或共生菌。Hib疫苗的接種是預防相關嚴重疾病的關鍵公共衛生措施。
網絡擴展資料
Haemophilus(嗜血杆菌屬)是一類革蘭氏陰性細菌,屬于巴斯德菌科(Pasteurellaceae),廣泛存在于人類和動物的黏膜表面。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定義與特征
- 命名來源:名稱源自希臘語“haima”(血液)和“philos”(喜愛),因這類細菌在實驗室培養時需要血液中的生長因子(如X因子和V因子)。
- 形态:通常為短杆狀或球杆狀,無鞭毛,不形成芽孢。
主要種類與緻病性
-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 分為莢膜型(如b型,Hib)和非莢膜型。Hib曾是兒童腦膜炎、肺炎的主要病原體,現可通過疫苗預防。
- 非莢膜型常引起中耳炎、鼻窦炎等局部感染。
-
杜克雷嗜血杆菌(Haemophilus ducreyi)
-
副豬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 主要感染豬,引發格氏病(Glässer's disease),表現為多發性漿膜炎。
-
睡眠嗜血杆菌(Haemophilus somnus)
臨床與防治
- 診斷:需通過特殊培養基(如巧克力瓊脂)培養,依賴X和V因子需求進行鑒定。
- 治療:常用抗生素包括氨苄西林、頭孢菌素等,但部分菌株已出現耐藥性。
- 預防:Hib疫苗(如五聯疫苗)顯著降低了相關感染率。
擴展信息
- 生态分布:多數為共生菌,僅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時緻病。
- 研究意義:流感嗜血杆菌是首個完成全基因組測序的生物之一,推動了分子生物學發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菌種或疾病,可參考醫學微生物學資料或權威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