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地質] 土石膏
"gypsite"是一個地質學術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土狀石膏 指一種質地松軟、呈土狀的天然石膏沉積物,主要成分為水合硫酸鈣(CaSO₄·2H₂O),常與其他礦物雜質混合存在,常見于幹旱地區的蒸發岩層中。
土膏 該譯法為法語直譯,實際可理解為"石膏質土壤",指含有石膏成分的土壤層,這類土壤因石膏的存在通常呈堿性,對植物生長有一定限制作用。
補充說明:
由于搜索結果權威性較低(置信度低,極低),建議需要專業使用時,可參考《地質學大辭典》或《礦物學手冊》等權威資料進行交叉驗證。
詞性: 名詞
發音: /'dʒɪpsaɪt/
定義: 石膏礦的一種,是含有硫酸鈣的沉積物,通常呈白色或灰色。
用法: 由于其成分中含有硫酸鈣,gypsite在建築和農業方面有廣泛的用途。在建築中,它通常用于制造牆闆、天花闆和其他裝飾品。在農業中,gypsite可以用于改善土壤結構和提高土壤的pH值,從而增加農作物的産量。
例句:
近義詞: 石膏(gypsum)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