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公曆,格裡曆,格裡高利曆
Handling leap year is fairly straightforward—add an extra day, if using the Gregorian calendar, to the year-month or day interval calculations.
處理閏年相當簡單——如果使用公曆,在以年月日為時間間隔的計算中添加額外的一天。
In most cases, use the Gregorian calendar.
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羅馬日曆。
It falls around April 5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
它是在陽曆四月五號前後。
The Gregorian calendar was not widely adopted across the world until much later.
格裡高利曆法(公曆)直到很久以後都未被世界采用。
It falls on July 15 of the lunar calendar, or mid-August of the Gregorian calendar.
這個節日在每年農曆的7月15號,陽曆差不多是八月中左右。
|Julian calendar;公曆;[天]格裡高裡曆
格裡高利曆(Gregorian calendar)是當今國際通用的陽曆體系,由教皇格裡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頒布推行,旨在修正此前儒略曆的誤差。該曆法以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為基準,将一年分為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
核心改革内容包括:
格裡高利曆的采用具有曆史階段性:意大利、西班牙等天主教國家率先使用,英屬殖民地直到1752年才完成轉換,而日本在1873年明治維新時期引入。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曆法研究資料,現今全球超過95%的國家将其作為民用标準曆法(來源:spaceplace.nasa.gov/leap-year)。
該曆法通過與二十四節氣結合,在中國形成了"農曆為主,公曆為輔"的雙曆并行體系,這一現象在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官網(來源:www.ntsc.ac.cn)的曆法科普專欄中有詳細闡述。
Gregorian calendar(格裡高利曆)是當今國際通用的公曆體系,其核心定義和特點如下:
基本定義
Gregorian calendar即格裡高利曆,是1582年由羅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頒布的曆法,旨在修正此前儒略曆的誤差。它屬于陽曆體系,以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為基準,平均年長為365.2425天,更接近真實回歸年(約365.2422天)。
曆史背景與改革原因
閏年規則
格裡高利曆的置閏法則為:
國際應用
格裡高利曆最初在天主教國家推行,20世紀成為全球通用曆法,故又稱“公曆”。中國自1912年(民國元年)開始采用,1949年後正式使用公元紀年。
其他名稱與意義
因其源自西方,在中國常被稱為“西曆”或“新曆”,與農曆相對。其名稱“Gregorian”源于頒布者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y XIII)。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