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ɡɔːrəl/
複數 gorals或goral
n. 喜馬拉雅斑羚
Most of the above ports have goral promotional opportunities (opportunity of promotion).
上述大多數職位都有良好的晉升機會。
Even the study of captive red goral was not sufficient, which focused mainly on the nutrition, reproduction, life history and other biology aspects.
即使是赤斑羚圈養條件下的研究也不多,主要集中在營養、繁殖、生活史和其它生物學方面。
斑羚(goral)是牛科羊亞科下的一類中型山地有蹄類動物,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及喜馬拉雅山脈地區。其學名源自梵語詞彙,意為“山羊”,目前被确認的現存物種包括長尾斑羚(Naemorhedus caudatus)和赤斑羚(Naemorhedus baileyi)等。
斑羚具有典型的山地適應特征:體長約100-130厘米,肩高60-80厘米,體重30-40千克;毛色呈灰褐色或紅褐色,背部帶有深色縱紋,冬季毛發更為濃密;蹄部邊緣堅硬,適合在岩石地形攀爬。這類動物常以小群形式活動于海拔1000-4000米的陡峭林區,以樹葉、嫩枝和地衣為主要食物,晨昏時段覓食活躍。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部分斑羚物種因栖息地破碎化和狩獵威脅被列為易危(VU)或近危(NT),例如中華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将其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相關保護行動包括建立自然保護區和加強反盜獵執法。
以下是關于單詞goral的詳細解釋:
Goral指的是一種分布于南亞山區的小型牛科動物,中文名為喜馬拉雅斑羚,屬于山羊羚羊亞科(學名:Naemorhedus goral)。
主要生活在喜馬拉雅山脈及周邊地區,包括印度、尼泊爾、中國西南部等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森林和懸崖地帶。
如需更全面的生物學信息(如保護狀态或行為習性),可參考動物學專業文獻或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