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aucophane是什麼意思,glaucophan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礦物] 藍閃石
例句
The blueschist found recently in Kumux in the central sector of the south Tianshan Mountains occurs as a kind of matrix of ophiolitic melange, containing glaucophane and crossite.
最近在南天山中段庫米什地區發現了藍片岩,作為蛇綠混雜體的一種基質産出,含有藍閃石和青鋁閃石。
專業解析
藍閃石(Glaucophane)是一種典型的堿性角閃石族礦物,屬于鍊狀結構矽酸鹽。其名稱源于希臘語“glaukos”(藍綠色)和“phanos”(出現),特指其獨特的藍灰色至靛藍色調。以下是其詳細特征與地質意義:
一、礦物學特征
-
化學成分
化學式為 $$ Na_2Mg_3Al_2Si8O{22}(OH)_2 $$
鎂(Mg)常被鐵(Fe²⁺)部分替代,鋁(Al)可被鐵(Fe³⁺)置換,形成鎂鐵藍閃石變種。
-
物理性質
- 顔色:灰藍、靛藍或紫羅蘭色,風化後呈黃褐色
- 光澤:玻璃光澤至絲絹光澤
- 解理:兩組完全解理,夾角約56°
- 硬度:5–6(莫氏硬度)
- 密度:3.0–3.2 g/cm³
二、地質成因與意義
藍閃石是高壓低溫變質作用的标型礦物,主要形成于俯沖帶環境(如闆塊邊界)。其出現指示藍片岩相(Blueschist Facies) 變質條件:
- 溫壓範圍:溫度 200–450°C,壓力 0.6–1.2 GPa
- 共生礦物:常與硬柱石、綠簾石、石榴石共生
此類岩石對重建古闆塊構造(如古俯沖帶)至關重要,例如環太平洋造山帶(日本、加利福尼亞)和中國大别-蘇魯超高壓變質帶均産出典型藍閃石片岩 。
三、分布與産地
全球主要産地包括: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海岸山脈)
- 日本(三波川變質帶)
- 歐洲阿爾卑斯山
- 中國(大别山、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
四、應用與研究價值
藍閃石本身無直接經濟用途,但作為地質溫度壓力計,其穩定域為闆塊構造理論提供了關鍵證據,助力理解地殼深部過程與地震機制 。
參考文獻
- Mindat礦物數據庫. Glaucophane Mineral Data. https://www.mindat.org/min-1703.html
- 美國地質學會(GSA). 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Subduction Zones. https://pubs.geoscienceworld.org/gsa
-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研究進展. http://www.cags.ac.cn
網絡擴展資料
glaucophane(藍閃石)是一種含鈉、鎂、鋁的矽酸鹽礦物,屬于閃石族,常見于高壓變質岩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詞源
- 名稱源自希臘語“glaukos”(藍色)和“phainesthai”(出現),因其獨特的藍色外觀得名。
- 化學式為:
$$
text{Na}_2(text{Mg},text{Fe})_3text{Al}_2text{Si}8text{O}{22}(text{OH})_2
$$
其中鐵含量影響顔色深淺,鐵越多顔色越暗。
2.物理性質
- 晶系:單斜晶系,晶體呈柱狀、針狀或纖維狀。
- 顔色:以藍色系為主,包括淡藍、紫藍至深藍或黑色。
- 硬度與比重:莫氏硬度6,比重3.1-3.4。
- 解理與光澤:具完全解理,玻璃至絲狀光澤,斷口貝殼狀。
3.地質産狀
- 主要形成于高壓低溫變質環境,如俯沖帶,常見于藍閃石片岩(藍片岩)中。
- 常與綠泥石、鈉長石、硬玉等礦物共生,原岩多為基性火山岩或硬砂岩。
4.應用與意義
- 是識别高壓變質帶(如闆塊俯沖區域)的關鍵指示礦物。
- 在岩石學研究中用于重建地殼演化過程。
如需進一步了解藍閃石片岩的組成或地質背景,可參考相關地質學文獻或權威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