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Gaddafi)人名;(阿拉伯)卡紮菲
And can they defeat Gaddafi?
他們能否擊敗卡紮菲?
Under Gaddafi we had to paint it white.
在卡紮菲治下,我們隻能将它漆成白色。
At home, Gaddafi rules with an iron hand.
在國内,卡紮菲用鐵腕統治。
Gaddafi was captured here, said one simply.
“卡紮菲被活捉了”一個人說的很簡單。
Colonel Gaddafi declared a ceasefire on Friday.
周五,卡紮菲上校宣布停火。
穆阿邁爾·卡紮菲(Muammar Gaddafi,1942年6月7日-2011年10月20日)是利比亞前政治領袖,自1969年政變上台後擔任利比亞實際領導人長達42年,官方頭銜為“兄弟領袖和革命導師”。其名字的阿拉伯語拼寫為“القذافي”,國際媒體常用“Gaddafi”或“Qaddafi”等不同音譯形式。
卡紮菲的政治理念體現在其1975年發表的《綠皮書》中,主張結合社會主義與伊斯蘭教義的“第三國際理論”,提出“人民直接掌握政權”的“民衆國”模式。他通過控制石油資源推動利比亞經濟發展,使該國一度成為非洲人均GDP最高的國家,但財富分配不均和高壓統治也引發争議。根據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報告,其政權曾被指控鎮壓反對派和侵犯人權。
在國際關系領域,卡紮菲初期采取反西方立場,支持多國反政府武裝,導緻利比亞長期受國際制裁。2003年後态度轉變,宣布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并與西方國家緩和關系。2011年阿拉伯之春期間,其政權在聯合國安理會第1973號決議授權軍事幹預下被推翻,卡紮菲最終在蘇爾特被反對派擊斃。英國廣播公司(BBC)對其統治評價為“充滿矛盾的獨裁時代”。
在文化層面,卡紮菲推動阿拉伯民族主義,将《古蘭經》作為立法基礎,同時創立非洲聯盟并擔任主席,倡導非洲統一貨币計劃。美國國會圖書館檔案顯示,他通過部落聯盟和情報機構維持統治,其家族成員在政經領域占據要職。
“Gaddafi”是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邁爾·卡紮菲(Muammar Gaddafi)的姓氏英文拼寫形式,其阿拉伯語原名轉寫存在多種變體(如Qaddafi、Qadhafi等)。以下是詳細解釋:
由于阿拉伯語轉寫規則不統一,其姓氏在英語中常見拼法包括Gaddafi、Qaddafi、Khadafy等,主流媒體多采用“Gaddafi”。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政治生涯或争議事件,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