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铈鐵,發火合金
Ferrocerium(铈鐵合金)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引火合金,由奧地利化學家Carl Auer von Welsbach于1903年發明。該材料主要由稀土金屬铈(約50%)、镧(約25%)與鐵(約19%)組成,并含有少量鎂、鋁等金屬元素。
其核心特性在于摩擦時會産生高溫火花(可達3000°C),這一特性源于铈元素的高氧化活性。當合金表面被刮削時,铈顆粒在空氣中迅速氧化放熱,形成明亮的燃燒顆粒。該材料被廣泛應用于:
根據國際材料測試協會(ASTM)标準,優質铈鐵合金需滿足火花持續時間≥5秒/克的燃燒性能要求。當前全球主要生産基地位于中國内蒙古稀土礦區,依托當地豐富的稀土資源儲備。
ferrocerium(铈鐵)是一種人造合金,其名稱由拉丁語“ferrum”(鐵)和“cerium”(铈)組合而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成分與性質
主要含铈(約50%)、鐵及其他稀土金屬(如镧)。其特性是摩擦或撞擊時易産生高溫火花(約3000°C),這一特性源于铈的低燃點和氧化放熱反應。
核心用途
廣泛用于打火石、戶外點火工具(如鎂棒)和傳統打火機中的火花生成部件。因其可靠性,在生存裝備中尤為重要。
曆史背景
1903年由奧地利科學家Carl Auer von Welsbach發明,最初用于改進燃氣燈點火裝置,後逐漸替代傳統燧石。
其他名稱
常被稱為“人造火石”或“打火合金”,英文中也稱“Auermetall”(源自發明者姓氏)。
安全提示
使用時需避免直接接觸皮膚(摩擦高溫可能灼傷),并遠離易燃物存放。
dogstoveprestigiousa blast ofecdysisbehavioraljacketspityingpleatspurposingvagileWelcomedwelcomingad remat a low ebbback flipbank onfactory buildingfile formathuman operatorin command ofinvestment bankingquality of lifecatotheciumcoupletDionysiusglossoplastyinbridgemachinelessmesmer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