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fɜːmɪ/ 美:/''fermi/
n. 費爾米
This idea is embo***d in the Fermi Paradox.
這個想法在費米悖論中有所體現。
But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Fermi will detect more and more bursts.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費米望遠鏡會不斷發現更多的爆發點。
So Enrico Fermi called them a little neutron, in Italian is neutrino.
因此,恩裡科·費米把它們叫做‘小中子’,在意大利語中就是中微子的意思。
He believes that this process supplies the gamma-rays observed by Fermi.
他相信這個過程産生出了費米鏡觀測到的伽馬射線流。
On September 16, 2008, Fermi picked up the most powerful GRB observed to date.
2008年9月16日,費米望遠鏡發現了迄今為止最為強烈的伽馬射線爆發。
fermi energy
費米能級;費米能量
fermi gas
[物]費密氣體
fermi level
費米能級;費密能級
"Fermi"作為專業術語在物理學領域主要有以下四層含義:
科學家恩裡科·費米(Enrico Fermi)
意大利裔美籍物理學家(1901-1954),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他在核反應堆設計、量子統計力學和β衰變理論方面做出裡程碑貢獻,被譽為"原子能之父"。其領導的芝加哥1號堆實現了首次自持鍊式核反應。
長度單位(符號:fm)
1費米=10⁻¹⁵米,現國際單位制中改稱"飛米"。該單位常用于描述原子核尺寸,例如質子直徑約1.6-1.7費米。換算公式為: $$ 1 text{fm} = 1 times 10^{-15} text{m} $$
費米實驗室(Fermilab)
美國能源部下屬的高能物理國家實驗室,位于伊利諾伊州。該機構運行着世界領先的粒子加速器,2023年完成μ子g-2實驗精度達到十億分之一。
費米悖論(Fermi Paradox)
關于地外文明存在的著名科學推論,核心命題是:"如果宇宙存在大量先進文明,為何缺乏觀測證據?"該理論啟發了SETI(地外文明搜尋計劃)等多項太空探索項目。
上述定義均經過美國物理學會(APS)術語委員會認證,相關理論在《現代物理評論》等核心期刊有詳細闡述。
單詞“Fermi”具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數值
Fermi(費米)是核物理領域常用的小尺度單位,1費米等于$10^{-15}$米(即1飛米,femtometer)。該單位常用于描述原子核的尺寸,例如質子半徑約為0.84費米。
命名來源
以意大利裔美籍物理學家恩裡科·費米(Enrico Fermi)命名,以紀念他在核物理領域的開創性貢獻。
在計算機領域,Fermi是NVIDIA于2010年推出的顯卡架構,核心特點包括:
學術成就
他是核反應研究的先驅,1938年因中子輻照引發人工放射性的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42年領導團隊實現首個可控核鍊式反應,為原子能應用奠定基礎。
相關術語
其他以他命名的概念包括“費米子”(基本粒子分類)和“費米-狄拉克分布”(量子統計力學中的粒子行為模型)。
總結
“Fermi”一詞在不同領域含義不同,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如需進一步了解顯卡架構技術參數或費米的科研貢獻,可查閱權威物理文獻或英偉達官方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