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fɑːðɪŋɡeɪl/
n. 鲸骨圓環;用鲸骨圓環擴大的裙子
Farthingale 是16至17世紀歐洲女性服飾中的重要元素,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定義
指一種用鲸骨、木條或金屬制成的環形裙撐,穿在裙子下方以水平擴展裙擺寬度,形成獨特的圓錐形或鐘形輪廓。這種服飾常見于文藝複興時期和巴洛克早期的歐洲貴族女性裝扮中。
詞源與演變
該詞源自西班牙語"verdugo"(意為杆或枝條),後演變為法語"vertugale",最終形成英語詞彙。其設計最初源于西班牙宮廷,後傳入法國和英國。
曆史背景
文化意義
象征社會地位與財富,寬大的裙擺需要大量昂貴面料,且行動受限的特點凸顯了貴族女性的非勞動身份。
現代關聯
當代曆史劇(如《伊麗莎白》系列電影)常複刻這種裙撐,用于還原文藝複興時期的服飾風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制作工藝或具體曆史事件中的使用案例,可參考牛津服飾史相關文獻。
詞性: 名詞
發音: [fahr-thuhng-geyl]
定義: farthingale是一種女性穿着的下擺蓬松的襯裙,通常是由鋼圈或骨頭支撐的,用于增加裙子的蓬松感。這種衣服在16世紀和17世紀非常流行,尤其是在歐洲貴族階層中。
用法:
解釋: farthingale是一種女性下擺蓬松的襯裙,用于增加裙子的蓬松感。它由鋼圈或骨頭支撐,通常穿在裙子下面。這種衣服在16世紀和17世紀非常流行,尤其是在歐洲貴族階層中。它是由古代意大利的蓬松裙演變而來,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16世紀的farthingale。
近義詞: hoop skirt, crinoline
反義詞: 無
例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