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nic identity是什麼意思,ethnic identity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ethnic identity英标
美:/'ˈeθnɪk aɪˈdentəti/
常用詞典
族群認同,種族認同;民族認同
例句
These institutions have made the assertion of ethnic identity possible.
這些機構已使種族身份的堅持成為可能。
The main reason, he thinks, is ethnic identity.
他認為,這種轉變主要的原因是種族的同一性。
It also teaches the young about their ethnic identity.
它也教導年輕人對他們的種族身份。
Well, Americans of every ethnic identity is how to determine?
那麼,每個美國人的種族身份是怎麼确定的呢?
It is the significant reference for ethnic identity of our country.
這對于開展我國的族群研究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同義詞
|racial identity/national identity;族群認同,種族認同;民族認同
專業解析
Ethnic Identity 的詳細解釋
Ethnic Identity(族群認同/民族認同) 是一個複雜且多層面的概念,主要指個體對其所屬特定族群(ethnic group)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它包含兩個相互關聯的核心維度:
-
群體歸屬與特征認知: 個體認識到自己屬于一個具有共同特征的群體。這些特征通常包括:
- 共同祖先或世系觀念: 成員被認為共享某種曆史淵源或血統(真實的或想象的)。
- 共享的文化實踐: 包括語言、宗教、習俗、傳統、價值觀、行為規範、飲食、服飾、藝術形式等。
- 共享的曆史記憶與經曆: 特别是那些塑造了群體獨特命運和共同情感的重要事件(如遷徙、鬥争、慶典)。
- 與特定地域的聯繫: 群體可能發源于某個特定地理區域,或與該區域有強烈的曆史或文化聯繫。
- 群體内外的區分意識: 成員能識别“我們”(ingroup)與“他們”(outgroup)的界限。
-
主觀認同與情感承諾: 個體不僅認識到這些群體特征,更在主觀上接受并認同這些特征作為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一部分。這涉及到:
- 自我标籤與歸屬感: 個體主動将自己歸類為該族群的成員(例如,“我是華人”、“我是庫爾德人”)。
- 情感依附: 個體對該族群及其文化、曆史、象征物産生情感上的依戀、自豪感和忠誠度。
- 行為參與: 個體積極參與族群的實踐活動,如慶祝傳統節日、使用族群語言、遵守習俗、參與社群活動等。
- 認同的重要性與顯著性: 族群身份在個體整體身份認同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在不同情境下被激活的程度。
核心要點
- 文化核心: Ethnic Identity 的核心是共享的文化特征(語言、宗教、習俗、傳統等)以及圍繞這些特征形成的共同體意識。
- 主觀認同: 它不僅僅是客觀的群體成員身份,更是個體主觀上對該身份的接納、珍視和内化,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
- 動态過程: 族群認同并非固定不變,它是一個動态的發展過程。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尤其在青少年期),通過與家庭、社群、社會環境的互動,探索、理解并最終确認自己的族群身份。社會環境、曆史變遷、跨文化接觸等也會影響認同的強度和表達方式。
- 多元與情境性: 在現代多元社會中,個體可能擁有多重社會身份(如國籍、性别、職業、宗教信仰等),族群認同是其中之一。其重要性可能因情境而異(例如,在家庭聚會中 vs. 在工作場所中)。
- 與“種族”的區别: Ethnic Identity 主要基于文化和社會因素,而“種族”(Race)通常(盡管不科學地)基于感知的生理特征(如膚色)。兩者雖有交集(如種族歧視會影響族群認同),但概念基礎不同。族群認同更強調文化歸屬感和主觀選擇。
社會意義:
族群認同對于個體而言,提供了歸屬感、意義感、自尊感和社會支持網絡。對于群體而言,它是維系文化傳承、社會凝聚力和集體行動的基礎。理解族群認同對于促進跨文化理解、社會和諧以及制定包容性政策至關重要。
參考來源: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 文化:身份與多樣性: 探讨文化認同(包含族群認同)作為基本人權以及其在社會中的作用。 (可搜索 UNESCO Culture: Identity and Diversity)
- 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族群與民族主義: 提供對族群概念、民族認同及其與民族主義關系的深入哲學和社會科學分析。 (可搜索 SEP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
- 美國心理學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 跨文化心理學指南: 包含對族群認同發展、測量及其對心理健康和行為影響的研究概述。 (可搜索 APA Guidelines on Multicultural Psychology)
網絡擴展資料
“Ethnic identity”是一個社會學和文化研究領域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和内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Ethnic identity”指個體或群體對自身所屬族群的認同感,包含對族群文化、曆史、語言、宗教等特征的認知和情感依附。例如,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社會中,人們可能同時持有國家身份(National identity)和民族文化身份(Ethnic identity)。
二、核心構成要素
- 文化特征:包括語言、宗教、習俗等(如華裔保留春節傳統)。
- 曆史記憶:共同的曆史經曆或起源叙事(如猶太民族的遷徙史)。
- 社會關系:族群内部的社會互動與外部界限劃分。
三、理論視角
- 根基論:認為族群認同基于血緣、地域等先天紐帶。
- 工具論:強調族群認同是動态的,可能因政治、經濟利益而變化。
四、應用場景
- 全球化背景:族群認同可能面臨文化沖突或融合(如移民二代的文化適應)。
- 社會政策:涉及少數群體權益保護(如中國的少數民族政策)。
五、相關概念辨析
- 與“National identity”區别:前者側重文化族群,後者指向國家公民身份。
- 與“Cultural identity”關聯:兩者均包含文化認同,但“ethnic identity”更強調族群邊界。
如需進一步了解理論框架或案例,可參考社會學領域專著或跨文化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heaviergascarry overno waysimultaneousauspiciousadministeringGPSleapsmimickingOstendpianissimopowerfullyulcersbasic factsunshine coastwoollen sweateradenomatomealbatachoroiditiscyanidindacryocystdesensibilizationhepatotomyhypoferraemiaintrasellarinkwelllaminaritriosemagnesemiametano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