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Ethernet是什麼意思,Ethernet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n. [計] 以太網

  • 例句

  • In the development of Ethernet technology, the emergence of the Ethernet Hub makes the network more reliable.

    在以太網技術的發展中,以太網集線器的出現使得網絡更加可靠。

  • Ethernet is the most popular local area network technology.

    以太網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局域網技術。

  • The auto-correlation feature of Etherne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ele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以太網自相關性的特點對電信通訊工程十分重要。

  • Thanks to its Ethernet card, you can link straight into your network at the office.

    多虧有它的以太網卡,你能在辦公室直接連入網絡。

  • Network type: 1 Gigabit Ethernet.

    網絡類型:千兆以太網。

  • You will have three Ethernet adapters.

    有三個以太網適配器。

  • Let's also configure an Ethernet card.

    我們來配置一個以太網卡。

  • Want to wish Ethernet a Happy Birthday?

    想要祝賀以太網生日快樂?

  • 常用搭配

  • ethernet network

    以太網

  • fast ethernet

    快速以太網

  • ethernet switch

    n. 交換機;以太網交換機

  • 同義詞

  • n.|ethernet network;[計]以太網

  • 專業解析

    以太網(Ethernet)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局域網(LAN)、城域網(MAN)和廣域網(WAN)的計算機聯網技術标準,定義了物理層和數據鍊路層的網絡通信協議。它規定了網絡設備之間如何通過有線介質(如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進行數據幀的發送、格式化和傳輸,是現代有線網絡通信的基礎。

    以下是其核心内涵的詳細解釋:

    1. 核心協議與工作機制:

      • CSMA/CD(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這是早期以太網(10Mbps和100Mbps半雙工模式)的核心訪問控制機制。其工作原理是:
        • 載波偵聽(Carrier Sense):設備在發送數據前先偵聽傳輸介質是否空閑。
        • 多路訪問(Multiple Access):多個設備共享同一傳輸介質。
        • 沖突檢測(Collision Detection):如果兩個設備同時檢測到空閑并發送數據,就會發生沖突。設備能檢測到沖突,停止發送,并等待一段隨機時間(退避)後重試。現代全雙工以太網(如千兆及以上)通常不再需要CSMA/CD,因為發送和接收通道是獨立的。
    2. 數據幀結構:

      • 以太網數據是在稱為“幀(Frame)”的離散單元中傳輸的。一個标準以太網幀(IEEE 802.3)包含以下關鍵字段:
        • 前導碼(Preamble)和幀起始定界符(SFD):用于同步接收方時鐘并标識幀的開始。
        • 目的MAC地址(Destination MAC Address):接收設備的物理地址(6字節)。
        • 源MAC地址(Source MAC Address):發送設備的物理地址(6字節)。
        • 長度/類型(Length/Type):指示幀内數據字段的長度或上層協議的類型(如IPv4、IPv6)。
        • 數據(Data):實際傳輸的上層協議數據(Payload),長度在46到1500字節之間(對于标準以太網)。
        • 填充(Pad):如果數據部分小于46字節,則填充至46字節。
        • 幀校驗序列(FCS):循環冗餘校驗(CRC)值,用于檢測傳輸過程中的錯誤。
    3. 物理層标準:

      • 以太網定義了多種物理介質和傳輸速率的标準,通過名稱即可識别主要特性(例如):
        • 10BASE-T:10 Mbps速率,基帶傳輸,使用雙絞線(Twisted Pair)。
        • 100BASE-TX:100 Mbps速率(Fast Ethernet),基帶傳輸,使用雙絞線。
        • 1000BASE-T:1000 Mbps速率(Gigabit Ethernet),基帶傳輸,使用雙絞線。
        • 10GBASE-SR:10 Gbps速率,基帶傳輸,短距離多模光纖。
      • 這些标準詳細規定了電纜類型、最大長度、連接器類型、信號編碼方式等。
    4. 拓撲結構與設備:

      • 早期以太網采用總線型拓撲(如10BASE5粗同軸電纜、10BASE2細同軸電纜)。
      • 現代以太網主要采用星型拓撲,所有設備通過雙絞線或光纖連接到中心節點設備,如:
        • 集線器(Hub):工作在物理層,簡單地将接收到的信號廣播到所有端口(共享介質,易沖突)。
        • 交換機(Switch):工作在數據鍊路層,根據MAC地址表智能地将幀轉發到目标端口,極大地提高了網絡效率和安全性,是現代以太網的核心設備。
    5. 應用與演進:

      • 以太網是當今世界上部署最廣泛的局域網技術,支撐着企業網絡、數據中心、家庭網絡以及互聯網接入的基礎設施。
      • 其标準由IEEE 802.3工作組制定和維護,持續演進以支持更高的速率(如100Gbps, 400Gbps, 800Gbps, 1.6Tbps)、更低的延遲、更高的能效以及新的應用場景(如汽車以太網、工業以太網)。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資料

    以下基于通用知識對“Ethernet”(以太網)進行解釋:


    定義與概述

    Ethernet(以太網)是一種廣泛使用的局域網(LAN)技術,用于通過有線連接(如雙絞線、光纖)實現設備間的數據傳輸。它定義了物理層和數據鍊路層的标準,支持不同設備在共享或專用網絡中的通信。


    核心特點

    1. 技術原理
      早期以太網采用CSMA/CD(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協議處理數據沖突,現代以太網因交換機普及已較少依賴此機制。

    2. 傳輸介質與速度

      • 傳輸介質:雙絞線(如Cat5e、Cat6)、光纖、同軸電纜(早期)。
      • 速度演進:從最初的10 Mbps(10BASE-T)提升至100 Gbps(100GBASE-T),甚至更高。
    3. 協議标準

      • 由IEEE 802.3 标準規範,涵蓋不同變種(如10BASE-T、1000BASE-SX)。
      • 支持全雙工(同時收發數據)和半雙工(交替收發)模式。

    應用場景


    與Wi-Fi的區别

    以太網為有線技術,穩定性與延遲優于無線網絡(Wi-Fi),適合高帶寬、低延遲需求場景(如線上遊戲、視頻編輯)。


    如需更專業的标準細節或最新技術進展,建議查閱IEEE官方文檔或網絡工程權威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